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真题真做”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0-20 15:47:17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研发协同创新,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科技研发资金保障体系和管理模式,探索构建“政府立题、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研发协同创新服务模式,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劲动力。

围绕主导产业  构建科研资金支持新模式

加快构建科技协同创新的核心在于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这种用聚乳酸制成的袜子即便穿了一个星期不洗也不会发臭,因为这种材料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手里拿着一双黑色的袜子介绍说。丰原集团研发的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是以玉米等含淀粉生物质或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经生物发酵乳酸提取聚合而成,具有环保、无毒、可降解等优点,可完全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都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引导,我们在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发中,不断加强成果转化,目前已开发出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陈礼平表示。

为解决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蚌埠片区设立产业创新联合攻关资金,每年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创新性地采取双向“二八”合作模式,即根据企业不同研发周期的资金需求特征,在研发阶段政府出资80%,企业出资20%,给予较大力度研发支持。此模式在为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研发风险,提升了企业研发积极性,从而促进资本向科研成果的转化。

为使创新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对于资金管理使用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企业不再参与资金管理,政府、企业相关资金全部拨付至高校院所,由其科研管理部门按照纵向课题进行管理。项目研发团队根据研发进度,据实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经费,该模式实现了经费投入方、使用方、管理方的三方分离,确保了项目研发经费使用的真实性、规范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聚焦现实需求   联合各类主体实现协同攻关

加快构建科技协同创新就要全域全员全要素在创新平台上“合唱共舞”。为此,蚌埠片区主动牵头,联合各类主体实现协同攻关。整合全市大院大所科技服务资源,加大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经院所招标、团队揭榜、专家论证,协同“政产学研用金”各创新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行合作。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搭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中突破新材料等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实现产学研科技创新主体的有效协同,并打破“信息不对称、合作不对等”的局面。

产业是发展之本,蚌埠片区以产业化应用为目的,创新考核方式,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签订科研任务书。政府联合企业对科研项目进行考核,全面弱化专利、论文等指标,突出样机、生产线、工艺路线等可产业化内容,并将此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项目研发完成后,企业按约定进行产业化投入,使研发成果能够快速有效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避免研发、应用“两张皮”。

企业是创新主体,蚌埠市在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规模大、平台性高、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跟踪服务,推动其做大做强。蚌埠市科技局创新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指出,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支撑的同时,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产业协同创新资金支持新模式的顺利实施,解决了企业研发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识,促成了一批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丰原集团、昊方机电等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项目89个,全市共吸纳、输出技术合同额超过60亿元,登记省科技成果1048项,其中产业化应用成果729项,产业化率达69.5%,高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转化率位居安徽省第一。(李世龙    田云泽)

相关推荐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

10月15日下午3时,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布会在蚌埠市水利和顺大酒店召开,蚌埠市副市长、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兼)陈忠卫出席发布会。

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自去年揭牌以来,紧紧围绕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聚焦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推行片区营商环境数字化,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真正让群众办事更舒心,让企业办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