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网商银行:打出农村金融的“科技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0-27 16:12:44

新华丝路上海10月27日电(记者王淑娟)近期发布的首份全球农村金融创新报告《数字金融助力全球减贫2021》指出,无论在涉农用户覆盖量、参与的金融机构、技术创新度、贷款规模等方面,中国都走在世界前列。数字金融越来越成为全球农民融资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跨境合作,以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农民获得金融服务并降低风险。

在中国政府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的政策红利下,银行系统深度参与其中,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体。中国网商银行的“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运用到农民授信与贷款上,解决了银行精确获取农民资产情况的难题,成为中国唯一入选《数字金融助力全球减贫2021》“2021全球农村金融技术创新榜单”的农村金融创新技术。

“大山雀”卫星技术成了信贷员

农村金融一直是世界难题,难在银行很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没有这个依据就无法给出信贷额度。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是通过卫星了解农民种植作物的长势、预判收成,有如配了一个“信贷员”,实时观测和了解地里种植作物所需资金的时间和规模。

“大山雀”技术于2020年9月正式商用,原理是通过解析卫星影像,判断农户耕种面积和品类,预测产量产值,从而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此前,“大山雀”已成功识别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数十万种粮大户因此成功获得贷款。

记者了解到,由于卫星识别分辨率要求不同,“大山雀”去年仅应用在粮食作物上。经历了一年技术攻坚,近日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和升级,已能成功识别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这意味着更多果农也可以用上“大山雀”。

“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一般较稀疏,相比水稻等主粮作物,种植密度低很多,同等分辨率下,识别难度更大。而且果园的卫星识别图像与自然林木很接近,很难区分。”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首席算法专家王剑说。

据介绍,升级后的“大山雀”作物识别算法模型,实现了融合识别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提升了水果等经济作物的识别精度,在业内属于首次。同时,升级的算法机器,还融合了人工经验,能利用地形、降水、积温、历史产量等知识识别作物,比如“冬天主要种小麦”“夏天主要种水稻、玉米、大豆”等等,让卫星真正掌握了传统“信贷员”的技能。

图为网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山雀”技术

在运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之前,网商银行也曾在农村金融上走过弯路。早期,其曾通过“村小二”推荐,人工审核等方式服务农户,但很快发现,人工方式风险漏洞大,不良高企,亏损额一度达到五、六千万元。获得科技突破后,目前网商银行的农村金融不良率控制在1.5%左右。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而许多乡村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数字金融的“灌溉”。在农村数字化大潮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县域正尝试通过借助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全国第一个涉农县域全面打通数字金融服务通道的省份,陕西省成了“大山雀”技术升级后的首个落地省份。陕西是全国最大的苹果产出省份,全国每4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陕西。

丰收之际正是用钱压力最大的时候,洛川果农陈小莉在手机支付宝上圈出了6块田地,有10亩是苹果园,几分钟后,用于垫付采摘工人工资的货款就到账了。“以前贷款手续多,还得抵押,现在手机点一点,天上的卫星都能帮忙贷款。”陈小莉说。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宪安介绍说:“陕西2019年就与网商银行签署了普惠金融合作协议,全省89个涉农县区实现数字金融的全面覆盖,让更多农户以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得到了满足。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将有利于陕西农业特别是果业的生产经营,对打开农村信贷新空间也是有益探索。陕西将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模式,支持这一技术在陕西推广和应用,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专注服务小微和三农群体的科技银行,网商银行成立6年来,已累计服务2000万涉农用户,与全国超过850个涉农区县深度合作,预计2021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个。

相关推荐
农行新疆分行做好外籍来华人员金融服务工作

为全面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做了制度规范

安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安徽外贸创新发展。

陕西工行:多举措保障春节金融服务“不打烊”

为保障龙年春节假期金融服务,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多措并举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确保金融服务“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