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开发区在行动”之创新驱动篇

来源:鹤壁日报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1-10 11:20:26

乘着鹤壁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强劲东风,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牢牢锚定“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做强做优三大产业,形成“三个新态势”

“今年年初以来,在主导产业发展上,开发区持续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汽车电子电器、光电子、镁基新材料三大产业,通过‘三大改造’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抓转型、强投资、优布局,形成了转型发展、体系发展、开放发展‘三个新态势’的良好局面。”开发区科技工信局局长牛粟洁介绍。

在“三大改造”引领转型方面,开发区共谋划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4个、总投资12亿元。其中,实施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绿色化改造项目5个、技术改造项目9个。“我们公司以实施智能化车间改造为抓手,全面对标工业4.0,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操作,建成全市首家‘黑灯工厂’。”鹤壁市联明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雷介绍。

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也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举措,作用日益凸显。其中,鹤壁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长质量奖、省民营企业百强企业;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全省第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市诺信电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年初以来,开发区克服疫情、汛情的影响,1月至8月经济增长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达81.3%,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77%。

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驱动“新高地”

近年来,开发区通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创新驱动“新高地”。“截至目前,开发区共培育高新企业32家,占全市总数的41.4%;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平台29个。”开发区科技工信局副局长贾伶俐介绍,“开发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合作,在4家企业挂牌‘专利流动审查站’;河南省镁专利导航实验区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验收。”

截至目前,开发区企业专利申请量为459件(其中发明专利71件),专利授权量288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均居全市前列,特别是新增两项PCT专利(国际专利),实现了新突破。在人才团队方面,仕佳光子吴远大等3人获得“领军人才”称号,联明电器孙斌等10人获得“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天海电子等4家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称号。

在校企研合作方面,开发区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4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专项合作。其中,仕佳光子与中科院共建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镁制品企业与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实现“一企一校”战略合作。

牛粟洁介绍,下一步,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好对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不停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不动摇、推动人才兴区战略不懈怠,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上走在前、出重彩。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发布若干举措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安徽)科交会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主体和投资者将在现场直观感受一个充满生机的创新生态,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时代“热浪”与机遇。

中关村论坛期间,陕西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梅,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研部负责人熊江荣分别参加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的平行论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商人才培养大计。3月29日,记者围绕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