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6-2020)》发布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1-22 17:34:23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近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秘书处发布了《中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6-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中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发展,从税收法治、简政便民、减税降费、优化服务、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全面落实中国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2016年-2020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7.6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报告》指出,中国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税收立法驶入“快车道”。2016年-2020年,8部税收法规被修订并上升为法律。中国税务部门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基础不断夯实,税收执法更加规范,为构建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报告》显示,中国税务部门通过取消税务审批事项,精简涉税资料报送,强化部门高效协作等一系列简政便民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2016年-2020年,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少93%,纳税人报税资料压减50%,年度纳税时间压减超过57.5%,出口退税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内,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报告》指出,中国税务部门深度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持续提升国际税收合作,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税务合作机制等,积极参与国际税收信息交换机制,促进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建设。2016年-2020年,中国税务部门与有关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开展双边协商500例(次),为跨境企业消除重复征税152亿元。

《报告》提出,中国税务部门将按照今年3月中国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以数字手段赋能税收治理,以智能技术提升纳税服务,以协同机制构筑发展格局,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更多中国经验。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将持续推荐和展示理事会成员、观察员和其他相关者的交流意见和经验分享,为其他国家(地区)改善税收环境提供参考。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共建“一带一路”,法治风吹正劲

近日,司法部组织“‘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活动,探访北京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浙江对外资“引力”持续加强

报告显示,受访外资企业对浙江涉外营商环境整体满意度达96%。在浙外资企业盈利情况稳中有升,对未来5年的投资收益预期向好,87%的受访企业2024年在浙投资利润率实现增长或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