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立法保护各类主体数据权益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1-26 11:13:39

新华社上海11月26日电(记者郭敬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如今有了事关各类主体数据权益的地方立法。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上海市数据条例》,以促进数据利用和产业发展为基本定位,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等三大环节。

条例共十章九十一条,包括数据权益保障、公共数据、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数据安全等内容,并设“浦东新区数据改革”“长三角区域数据合作”专章。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上海市政府设立数据专家委员会,负责相关研究,为上海数据发展和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建立数据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管理机制,明确管区域必须管数字化转型、管行业必须管数字化转型的机制,鼓励各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

有关数据权益保障的条款也是该条例“硬核”内容,包括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权益,各类主体对数据的财产权益等。根据条例,上海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使用、加工等数据处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定或者约定的财产权益,以及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有关数据创新活动取得的合法财产权益。条例设有“个人信息特别保护”专节,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作了规定。

对公共数据,即上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经依法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在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责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条例对其采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作了进一步优化,明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之间共享公共数据,应当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数据安全是数据管理的底线。根据条例,上海实行数据安全责任制,明确数据处理者的主体责任和安全保护义务。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确定上海重要数据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