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用多样产业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1-26 16:05:4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杜楼镇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一年四季产销不断;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轻工业,十几年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这里,业态更丰富,产出更高效,特色更鲜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描绘。

在萧县杜楼镇八庄村立亭果蔬产业园,清晨是这里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20多名村民熟练地摘菜、装箱、搬运。 “大棚里蔬菜长得好,显着嫩。”立亭果蔬产业园工人穆桂芝说,“在这干活也能学到技术,以后也可以自己种大棚。”

萧县立亭产业园的蔬菜大棚

2019年,产业园一期建成,刚投入运营时,占地仅有50亩,两三个蔬菜品种,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如今占地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亩,果蔬品种也达到了十多种。“随着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越来越多,现在的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立亭果蔬产业园负责人张纪厂介绍说。

萧县立亭产业园蔬菜大棚工人正在摘黄瓜

几个月前,产业园又一次扩建,建起2座新式连栋温室大棚,上可折阳,下可通风,灌溉排水系统一应俱全,实现一年四季连茬种植,大大提高大棚土地利用率,效益也更高。“以往棚的构造设计不能满足全年种菜的要求。”立亭果蔬产业园负责人张纪厂介绍说,“现在新式连栋大棚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一个棚占地面积大概是15亩,每亩地纯收入一年大概在2万多元。”

在萧县杜楼镇郝新庄村,千亩芦笋基地已经成为这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2014年郝新庄村依托本村农业资源优势,成立了壮志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又通过“合作社+农户”、引进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等方式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品质,几年来,年产值稳步提升,带动村民增收。“依托郝新庄村千亩芦笋基地,构建起芦笋新品种推广、仓储冻库、冷链物流和渠道销售体系,对芦笋产品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管理,把优势产业变为特色、变成品牌。”杜楼镇党委书记聂涛介绍说。

处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杜楼镇利用运输条件便利的优势引进工业项目,积极发展轻工业纺织品加工。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如今已在这里运营了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工厂、一个车间,到现在建成遍布全县的十几个分厂,订单源源不断,年产量到达6000万套。“我们现在主要生产外贸产品,订单一直非常稳定。”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纵梅说,“工人工资都是计件制,高的一个月达到五、六千元,工人都是家庭当中的留守妇女,我们每一年的税收也缴到了500多万元。”

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眼下,公司现在正在赶制一批床上用品四件套,车间主管李冬梅在生产线前忙碌着,心里却乐开了花,她已经是这里的老员工了。她说:“我从开厂时就在这干,在这里干了有10年了,刚开始从最底下的作业员一步步做到车间主管,这个厂对我来说,对我家庭来说真是帮助非常大,非常好!”

随着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各种扶持政策的实施,这个公司的今年产量还在逐年增加。生产运营红红火火,公司上上下下干劲十足。纵梅自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带动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做大做强。”(李芳芳   王小伟   巩亚晴)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今年以来,萧县生态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单位协同联动,扎实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安徽萧县:提升县域科创综合实力 打造创新型县城模式

近年来,萧县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既在科技创新上赢得了先机,又提升了县域创新综合实力。

安徽萧县丁里镇: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草”

萧艾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如今,在安徽宿州萧县丁里镇河头村,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