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山镇,名源于驻地村名。奎山村附近山上有三块天然巨石,呈“大”字形,巨石下边是土,土下有空隙,下边还是土,人们借此推出个“奎”字,便称此山为“奎山”。 原属穆棱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9年1月设奎山村,同年6月划归林口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设置奎山区。1956年撤区划乡,设置奎山乡。1957年1月,将所属太和村划归鸡西市管辖。1958年改称奎山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改为奎山乡,2018年撤乡设镇。
奎山镇位于牡丹江市东北部,位于林口县城东南部。西接鸡西市麻山区、南临穆棱县,域内方虎公路、鸡讷公路、八林公路、201国道通过,鸡牡铁路和正在修建哈牡客专高铁贯通全境。辖区面积327.8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7548户,总人口25840人,农业人口23600人。耕地面积14.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
历史文化
华山石穴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奎山乡吉庆村华山屯东南1500米、华山主峰上。石穴位于主峰山顶,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两个石穴。初步认定该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奎山镇各类文化遗址:汉、三国时期4处,汉、三国、金时期6个,金时期56个,金、清时期2个,民国时期3个,新石器时代1个。类别分:古遗址69个、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个。
红色文化
杜氏家族墓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奎山乡马安山村蚕场屯东1000米的山坡地中,是抗联英雄杜吉臣的家族墓地,大青岭侵华日军铁路隧道位于牡丹江市林口县奎山乡奎山村西2000米的大青岭中。日本投降以后牡鸡铁路继续沿用,1985年修建新线,该隧道废弃,是日本侵华的见证。
非遗文化
中山阳村大秧歌“上象”(俗称叠罗汉)在2009年被牡丹江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奎山粉条的加工工艺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丰富
奎山镇现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经开发的有方解石、石墨、煤炭、玄武岩,待开发的有高岭土、草炭土、偏硅酸矿泉水、红色火山岩等。辖区内有碳酸钙加工厂8家,2家灰钙加工厂,生产300—1250目重钙、轻钙粉,总产量在100万吨,广泛用于冶金、涂料、污水处理、塑料母料、造纸、PVC管材等行业,玄武岩加工厂6家,年加工20万吨粒石。2家石墨加工企业,年生产初品石墨2万吨,1家年开采30万吨煤炭企业即将投产,投资4.5亿元的奥丰石墨新材料正在建设。
加工业NO1
辖区内拥有规模和自主品牌的马铃薯粉条加工企业6家,粉条作坊10余家,年生产马铃薯淀粉100万吨,加工马铃薯粉条100多万斤。马铃薯粉条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远销全国。不仅如此奎山镇利用当地丰富资源谋划相关联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链条延申,资源效益最大化开发。涵盖了碳酸钙母料加工项目、石墨精深加工项目、火山岩深加工项目、偏硅酸矿泉水加工项目等,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来奎山投资兴业。携手营商优良,打造多业并举立奎山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