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建立健全扶贫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扶贫资产管理,确保各类扶贫资产持续发挥经济效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排查梳理。由金安区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对2013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进行排查梳理,重点是依托区直行业部门已经建立的扶贫项目台账进行清查,按照到户类资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三大类,逐一登记造册,加强扶贫资产梳理、比对,确保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共梳理出2013-2020年扶贫项目涉及资金总额30.21亿元,对其中形成的24.59亿元扶贫资产完成确权登记工作。
明晰产权归属。到户类扶贫资产原则上归属农户;单独到村的项目和量化入股的扶贫资金资产原则上纳入村集体管理,产权归属村集体;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对扶贫资产产权归属有明确规定的,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产权无法清晰界定的,由区人民政府按照相关规定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产权归属。同时,确权到区的扶贫资产由项目主管部门负主责,确权到乡镇和村的扶贫资产由管护责任人负主要责任,确权到户的扶贫资产由所有者自主管护。
注重长效管理。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仅仅是完成了基础工作,重点还是在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产的效益。为做好扶贫资产长效管理,全区各乡镇设立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机构人员纳入编制管理,按不少于3人配比,落实经费保障,加强运行(营)监管,架起了资产受益者和确权主体桥梁,解决扶贫资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实现扶贫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有效提升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王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