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疆喀什馕产业:厚积薄发看馕城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2-27 10:36:10

1640565921716.jpeg

中国馕城喀什一号基地喀什市生产车间火热的工作场面。中国喀什网首席记者 潘彦云 摄

12月21日,冬至,走进位于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的中国馕城,硕大猩红色门牌在暖阳下熠熠生辉。“吊装的每个钢架足有2吨重,我们趁中午的暖阳加紧施工,明年年初要初见规模,工期紧,工人吃住都在馕城。”承担馕研发车间配套工程的广建集团项目负责人说。

“这批窝窝馕是技师学院学生的晚餐主食,需2个小时才能打制完毕。”在喀什一号基地喀什市生产车间,负责技术指导的买买提·塞麦提正带领工人赶制窝窝馕。“学生的晚餐主食完成后,还要赶制一批订单特色馕,搭乘凌晨的航班运往深圳等地,时间紧,新入职的部分员工只能做些辅助工作,我得亲自上阵。”买买提撸起袖口,从炙热的馕坑里用火钩挑起一个窝窝馕,动作娴熟。

在中国馕城喀什一号基地,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等5个县市各自在馕城分得“一杯羹”,独立车间、自家师傅、统一原料、统一配方,在交流中品鉴,在切磋中提升,喀什一号基地不仅为打馕师傅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而且为喀什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中国馕城喀什一号基地隶属喀什馕产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今年9月份的全资国有公司。喀什地区在馕生产基地规模的打造上不遗余力,舍得花资本,一口气斥资2亿余元,是喀什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食品工业重点项目。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喀什一号基地拥有生产车间6栋,每个车间按照馕生产工艺流程实施技改,以传统手工烤制结合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布局,和面间、醒发间、成型间、烘烤区、包装间、低温冷藏库、速冻库等,可谓功能齐全。1000个手工烤制馕坑,1条自动化生产线,日产100万个馕,如此规模的基地实属少见。基地的磁石效应因馕而起,有近3000人的就业大军从事打馕、装卸、包装、配送、保洁等。

1640565921207.jpeg

中国馕城喀什一号基地馕研发车间配套工程施工现场。中国喀什网首席记者 潘彦云 摄

位于巴旦姆之乡莎车县的中国馕城喀什二号基地外虽寒气袭人,生产车间却暖意融融。数千名打馕师傅统一身着干净的白装,时而围着火热的馕坑忙碌着,时而在互动中交流打馕技术。“窝窝馕要烤的外脆里嫩,白馕的火候要恰到好处,油馕的诀窍在于酥软……”凝聚打馕师傅智慧和汗水的各色馕品从这里源源不断送到百姓餐桌、运到疆内疆外。

喀什二号基地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9栋厂房、11个生产车间,展示区、企划营销区、办公区、实验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目前,二号基地一楼手工区8栋生产车间有电馕坑913台,日产馕100万个;二楼6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施工建设,待全面投产后,日产馕可达300万个,3500名劳动力实现“靠馕吃馕”。

莎车县馕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陆庭成介绍说:“仅五号车间就有馕坑125个,200余名打馕师傅每天生产馕15万个,这个数量在本地就可销售一空。”

莎车县重点研发窝窝馕、白馕、油馕等大众喜爱的馕,在乡级建设了馕工厂,在村级建设了馕小屋,采用电馕坑打造健康馕品牌,规模化、标准化初显成效。这样的配置在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伽师县馕产业园等各县市馕产业园得到充分印证。

喀什地委以馕为支点撬动大市场,推动馕产业由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向集群化生产经营转变,成为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潘彦云)

相关推荐
深化深喀产业合作 拓展协作发展空间

4月8日,以“共享‘一带一路’机遇 聚焦深喀产业共兴”为主题的深喀产业合作·文旅融合暨喀什市算力产业洽谈推介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这里的含“绿”量真高!多国媒体人感受喀什“绿意”

近年来,喀什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打造出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湾区号”深圳至喀什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12日,一列搭载着电视机、微波炉、汽车配件、婴幼用品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产品的班列缓缓驶离深圳平湖南站,班列将于8天后到达新疆喀什,自此“湾区号”深圳至喀什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稳定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