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宿州埇桥区:“一线工作法”吹响乡村振兴人才“集结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2-30 13:23:1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对乡村人才发展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着力破除乡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着眼“一线实际”,在“引进来”上精准点题。立足农村后备人才长期体内循环,乏人可用、无人可选等问题,进行调研摸底,根据实际把脉会诊,制定了《关于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区分“选青”“推优”两个层面。在“培优”方面,打破条条框框限制,不拘一格从全区各单位优秀党员和年轻骨干中选拔220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其中党员占比50.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2.1%,45岁及以下占比78.3%。在“选青”方面,2021年度公开招聘“选青”村级后备干部704名,为农村选好“千里马”,建好人才“蓄水池”。引进25 名博士柔性挂职埇桥区任乡镇“荣誉镇长”,为埇桥乡村振兴工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智力支持。遴选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200余名农技人员,建立包村联户制度。今年以来,全区农技员入户指导,开展集中科技示范户和主体培训近300场次,开办测产观摩会80余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及模式20多项,关键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达到96%以上。下派科技特派员85名,实现全区74个贫困村全覆盖。

围绕“一线需求”,在“育得出”上精准解题。今年6月份,成立埇桥区乡村振兴人才学院,为区乡村振兴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是皖北首家县区级乡村振兴人才学院。人才学院成立以来,坚持“开放融合创新”的理念,以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培训主体,开展各类业务培训4次,精心设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商操作、涉农政策法规、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振兴项目谋划等“学习套餐”,培训人数达400余人,不仅成为了接地气的乡村人才成长“新摇篮”,还成为了探寻乡村振兴路径的“巧担当”。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省级示范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全区现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900余人。开展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在10个乡镇举办15期培训班,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特色种养技术、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就业技能,今年共培训合格641名易返贫致贫人口。

聚焦“一线转化”,在“用的好”上精准破题。建立健全人才评选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铺路子、搭台子,引导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注重在基层一线、艰苦地方锻炼干部,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共有14个脱贫攻坚、文明创建表现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派20名区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一线干事创业。选派24名有丰富金融知识和农村工作经验的金融部门年轻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到24个乡镇挂职副镇长,普及金融知识、践行普惠金融、推广金融业务、参与乡村治理、助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我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埇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埇桥循环经济示范园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学院等高校研究院签约,共同致力埇桥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步伐,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助力埇桥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关慧莉)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