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淮北相山区:科技创新汇聚产业发展动能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1-04 17:00:4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五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认真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创新之路,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信息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带动生物医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始终与“创新”“转型”等关键词紧紧相连。

相山区经济开发区

在金冠玻璃制品现场,一只只快速有序精准运转的机械手臂在淬火的窑炉前不停地挥舞。通过近亿元的技改投资,企业对两个车间先后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仅增加了窑炉持续提高出料量的能力、提高了产品成品率,还降低了能源消耗,保证了安全生产。

技术改造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五年来,相山区围绕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三改造”,产品质量、企业效益、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提高”,开展制造业企业主要设备、工艺更新,重点引导和支持曦强乳业、金富士、贝宝食品、辣魔王食品、尊龙建材等企业实施重大技改示范项目,滚动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技改投资88.5亿元。

在信息产业、绿色食品、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相山区充分利用淮北食品博览会,加大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健康等领域精准布局,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先后吸引台一盈拓、奥利斯智能制造、银泰福科技、莱宝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相山。同时,加快推进“腾笼换鸟”,五年共处置盘活项目14个,盘活土地1021亩,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产学研用”合作,提供创新技术支撑。2020年4月,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中,淮北源创客众创空间荣登榜单,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自2016年成立以来,源创客众创空间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创业、集聚人才、培育科技企业为宗旨,入驻的创业团队及创业创新型企业涵盖了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

金冠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玻璃制罐生产线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相山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与中科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五年间,淮北矿业集团、中煤特凿公司、正大源、果力智能、相品智能科技等企业与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曦强乳业、徽香昱原、德兰合创、盛美诺、贝宝食品等5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项目入库190个,科技成果登记280项。

安徽盛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同时,高度重视双创载体建设,加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双创平台建设资金2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大学科技园、源创客等“双创”平台5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孵化器1家,为全区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强化申项争资,加快科技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相山区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科技方面政策,切实把上级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资金落实到园区、企业。五年来,累计组织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省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共计20余项,向上争取资金4700余万元。 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验收,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0亿元。2021年,相山区还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三重一创”惠企政策发放资金164万元,兑现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奖补资金2.16亿元。

果力智能主打产品“果小聪”

强化服务指导,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21年省级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省、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促进企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正大源饲料、汉芳生物、雷根生物等4个项目成功获批2021年度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其中汉芳生物摘得2021年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民生矿山、相品智能等3家企业成功获批市级重大专项,争取资金支持300万元。针对企业对科技政策缺乏了解,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大力宣传技术合同登记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技术合同登记的重要意义,以增强企业申请认定的主动性。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完善高企发展库、培育库,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方向,明确培育目标,选择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提高高企申报积极性和认定通过率、成功率,扩大高企申报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今年净增1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备案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俞晓萌   刘珺石   张亚丽)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发布若干举措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安徽)科交会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主体和投资者将在现场直观感受一个充满生机的创新生态,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时代“热浪”与机遇。

中关村论坛期间,陕西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梅,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研部负责人熊江荣分别参加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的平行论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商人才培养大计。3月29日,记者围绕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