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澳研究为诊治“新冠后遗症”打下基础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2-01-17 08:41:10

新华社悉尼1月17日电(记者郝亚琳)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冠患者在痊愈后,其免疫系统有长期持续反应,并有与此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这证明“新冠后遗症”确实存在,也为开发相应诊治方法打下基础。

上述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英国期刊《自然·免疫学》上,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柯比研究所和悉尼圣文森特医院共同开展。科研人员以圣文森特医院现有的一项针对新冠痊愈者的长期跟踪研究为基础,以62名在2020年4月至7月间被确诊感染当时流行的新冠毒株者为对象,对他们感染后3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身体状况进行对照研究。

该研究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发现部分研究对象在感染新冠病毒8个月后,其免疫系统反应仍很活跃,这说明体内有持续的炎症,而且这些人体内的I型和III型干扰素水平持续较高。这些干扰素是细胞在病毒出现时产生的蛋白质,通常在感染被消除后就不再出现。

柯比研究所疫苗和疗法研究项目负责人、圣文森特医院传染病学专家盖尔·马修斯表示,一般来说,当人体感染病毒后,其免疫系统会进入消灭病毒的状态。但被研究的那些新冠患者的情况是即使所染新冠病毒已被清除,其人体免疫系统仍处于抗病毒状态,而对照组的普通感冒患者身上并未出现这种情况。

这项研究还发现,不只是新冠重症患者可能有“新冠后遗症”,感染后无论症状轻重都可能出现这种持续的免疫系统变化。

澳科研人员认为,在此次研究中了解新冠患者的免疫系统长期反应状况,找到与此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为今后诊治“新冠后遗症”打下了基础。

该科研团队还表示,由于缺乏数据,尚不清楚在2021年11月被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也会引发类似的免疫系统变化,研究人员正通过与德尔塔毒株相关的疫情数据,研究新冠疫苗是否有助于降低出现“新冠后遗症”的风险。

相关推荐
6月Judo Bank速览澳大利亚综合PMI反弹

金融分析公司标普全球公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6月标普全球速览澳大利亚综合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的50.5点回升至51.2点。

澳中经贸合作论坛暨庆祝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十周年活动在墨尔本举行

由澳大利亚中国总商会与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澳中经贸合作论坛暨庆祝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十周年活动6月1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

5月澳大利亚商业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或后继乏力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5月澳大利亚的商业信心指数上升至2点,商业状况指数则下降至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