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经济如何稳?潜力怎么挖?就业怎么保?——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详解当前中国经济热点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2-01-18 09:28:29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邹多为)经济增速8.1%、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7日公布的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备受各界关注。

如何看待这份经济年报?如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国经济后劲究竟怎样?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回应当下诸多经济热点关切。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宁吉喆表示,经济总量达到110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外加人均GDP的相应提高,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如何继续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

稳住宏观大局,“三驾马车”作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

其中,消费的复苏尤为引人关注:相比2020年负增长,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2.5%的增幅突破44万亿元大关。但数据背后,消费复苏仍面临不少挑战,后续潜力如何深挖?

“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宁吉喆说,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构建国内强大市场的立足之本。消费总量达到44万亿元是一个新的台阶,市场主体应以世界需求为导向,努力生产、加大供给,以此促进消费,带动经济。

拉动内需的力量中,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样出现低迷。2022年,随着专项债发行提速和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投资增速是否会出现回升?

宁吉喆表示,从我国发展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一方面,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另一方面,随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向好,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蕴含巨大的投资动力。

宁吉喆认为,随着去年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下达进度,“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已陆续启动。此外,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的基础。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然而,面对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的严峻形势,就业压力如何缓解?

宁吉喆表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奠定了就业的基础。一系列援企稳岗帮扶政策,对于高校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随着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宁吉喆认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年仍在继续较快发展,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也有效保障了许多劳动力就业。

就业“饭碗”稳了,老百姓的收入能否同步提高?

宁吉喆表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和促进增收措施,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关推荐
“各类企业在中国都将有广阔发展空间”——郑栅洁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24日上午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发展动能亟待增强,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为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与企业界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引发企业界关切。

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稳中有升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起步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