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与中国“迎来合作新前景”——访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2-01-21 14:58:01

新华社德黑兰1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将伊朗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现在两国“迎来合作新前景”。

哈提卜扎德介绍说,2016年1月,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为双边关系创造了新支柱”。去年,在两国庆祝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伊朗,两国签署了全面合作计划。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日前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启动两国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现在两国迎来了新的合作前景,将更详细地探讨如何在不同领域落实共识。

哈提卜扎德说,伊朗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在香港等问题上一贯支持中国,而中国在伊朗抗击新冠疫情等“非常艰难的时期”给予了帮助。伊中关系友好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地区和整个世界。两国都以负责任的方式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华盛顿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发号施令的胁迫政策”。

哈提卜扎德同时还是伊朗外交部公共外交中心主任。他说,在发展两国关系时,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是人文交流,应该仔细“起草、设计和调整”方案以加强公共外交。

他说,伊朗和中国都是亚洲文明古国,历史渊源很深,有必要让两个国家的民众增进了解,对彼此形成正确认知。两国已经决定共同努力,拉近两国民众之间的距离。

他举例说,中国游客赴伊朗旅游可以享受免签政策,许多中国电影正在伊朗放映。两国大学有很多学生学习对方语言,两国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伊朗目前举行的展览等文化活动中,部分主题就是中国文化。伊朗也计划在中国举办类似的展览,向中国民众介绍伊朗博物馆藏品等文化符号。

他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有势力试图将“这一公共体育赛事”政治化。伊朗一再谴责这样的操弄,认为这是“滥用这个场合来推进他们动机不良的政治议程”。伊朗将派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向所有人表明,“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相关推荐
通讯丨“我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中伊新年文化的交响

伊朗青年沙欣·霍达班德今年28岁,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伊朗人。他的相貌很好地继承了父母双方的基因。日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一个新春游园会上,这位睫毛卷翘、头发浓密的青年笑着告诉新华社记者:“幸运的是,我每年能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

通讯|中伊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丝路长云——中国艺术文化精品展”日前在马利克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一系列中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