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浦东:未来3年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1-29 14:11:35

新华社上海1月29日电(记者何欣荣、杨有宗)“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坐拥张江“药谷”的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日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强化制度创新、开展混合用地试点等措施,未来3年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浦东新区作为全国的生物医药高地,2021年共有5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的20%。目前,包括制造、服务和商业流通在内,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2700亿元,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显露雏形。

当前,制约浦东乃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用地问题。“浦东有土地空间,也需要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浦东优先,这是我们的郑重承诺。”在和1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面对面沟通时,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

为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浦东新区正在优化产业用地供给机制,探索有突破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对土地出让实行“弹性年期+有条件自动续期”制度、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等。

根据行动方案,未来浦东将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聚焦补链固链育链,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特别是要在小分子化学药物、抗体药物、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利用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政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规定提出,对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研发用物品实行便利化通关“白名单”制度。

“比如,血液及其制品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必需品。进口是否顺利、及时,直接关系到每个研发项目的进程。‘白名单’制度解决了这个难题,为我们开展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徕博科生物政府事务负责人张文玲说。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李晓亮表示,下一步将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在全区推广“白名单”制度。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