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为青海马铃薯产业“添色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1-30 11:12:49

图为马铃薯彩色鲜食。 青海省科技厅供图

记者29日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该厅“专用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选育出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系开发出了彩色薯片、薯条、薯丁等新产品,为马铃薯产品多元化开发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开启了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育成品种中没有薯条专用型品种的空白。

据悉,“专用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项目引进国内外资源303份,建立资源圃26亩,培育适合青海种植的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13个,选育出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黄皮黄肉、红皮黄牙眼等不同特色的30余份彩色马铃薯材料。

图为彩色马铃薯薯片。 青海省科技厅供图

同时,在湟源、互助等7县(区)累计建立专用型品种原种生产基地2246.5亩,平均亩产2014.3公斤;一级种生产基地1.7万亩,平均亩产2556.4公斤;商品薯生产基地12.9万亩,平均亩产2323.6公斤,亩增产322.1至562.9公斤。

马铃薯是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标志性产业之一,对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青海省科技厅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平台、人才、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实施科研项目30项、资助经费4719万元。

据介绍,以青海大学马铃薯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组织实施的科研项目,先后选育出高原系列、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20多个,特别是青薯9号品种,在省内外多次创造亩产5000公斤以上纪录,在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马铃薯主推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以上。

以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马铃薯高山试验站”为主体,组织实施的科研基础能力建设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已在青海省推动建成脱毒种薯扩繁基地20万亩,年微型种薯生产能力2000万粒,脱毒化率达89%以上。目前,已形成全国唯一的省县乡村四级供繁种体系和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此外,在玉树州囊谦县香达镇实施的“青南地区马铃薯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亩产达3405.7公斤,对推进马铃薯产区向高海拔地区拓展奠定了科研基础。

相关推荐
上半年青海省进出口增速连续六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上半年,青海省完成进出口总值35.9亿元,同比增长57.7%,增速连续六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出口31.8亿元,增长112.1%;进口4.1亿元。

青海上半年对6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9.6亿元

青海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持续升温,上半年进出口表现亮眼,多项指标创近年新高。

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

7月5日上午,2025“中国工商银行杯”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青海体育中心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致辞,公保扎西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