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昔日“荒漠地” 今日“绿财富”——我国大型“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开年建设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2-23 15:36:46

新华社银川2月23日电(记者于瑶、靳赫)初春时节,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荒滩已经热闹起来,位于其西缘的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片采煤沉陷区上,工人们正在架设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不久的将来,占地6万亩的大型“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就会拔地而起,使采煤沉陷区“荒漠地”变成“绿财富”。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明年底将实现全容量投产。作为“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浙江等华东地区输送37亿度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万吨。

“这片区域曾是三个矿区的采空区、备采区、沉陷区和荒山荒坡,同时也属于高等级的太阳能资源富集区,我们因地制宜建设光伏电站,就是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在发‘绿电’的同时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矿区土地的保水率和植被生长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国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工程部主任赵波说。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2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色海洋”正在快速覆盖着这片荒地。“我们所在的这片区域已经完成了安装调试,春节期间,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干,就是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底一半投产的任务。”赵波指着一大片光伏区说。

采用“光伏+生态”开发模式将促进昔日的矿区加速绿色蝶变。“我们要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沙蒿、苜蓿等生态作物,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农光互补’开发。”国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陈亮说,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开展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煤矿采空区的生态治理,实现新能源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宁夏是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之一。为了扩大新能源消纳能力,宁夏在全国创新性地实施了新能源与火电“打捆”外送,成为首个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超过地区全网用电负荷的省级电网。(参与记者苏醒)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深化多领域合作 推动互利共赢

8月4日至6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率巴基斯坦代表团对甘肃省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哈什米接受采访表示,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并推动双方在职业教育、农牧业、石化矿产、新能源等方面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要想难以替代,就得提前迭代”——这个赣西园区如何“拼”出“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下,位于赣西的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构建创新联合体,研发创新从“单点突破”到“链式突围”。

2025新能源行业交流暨海尔招商会上在三亚举行

6月20日下午,由海南省能源协会和海尔新能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新能源行业交流暨海尔招商会在三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