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金寨铁冲乡:“香菇+养蚕” 乡村振兴正当时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3-23 13:16:43

“香菇一定要按照我们公司规定分级、包装,这样进入超市才具有商品化……”3月18日一早,在安徽六安市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10万棒香菇大棚里,安徽净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指导村民温扬俊、史兴芳进行香菇分级包装。

初春的大别山区,乍暖还寒。走进香菇大棚却暖意融融,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香菇棒上长满了菌菇……“以前,由于年龄大、没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光靠种几亩山地,日子越过越穷,这几年村里办起了香菇种植基地,我们年龄大的在基地干活,每天不出村就可以赚到100多元。”57岁的村民史兴芳对能在香菇基地工作十分满意。

“你可别小看这一袋袋蘑菇,它可是张店村群众致富的‘香饽饽’。”张店村党支部书记陆明说,“要不了多久,张店村的香菇就可以进入省城居民的菜篮子,香菇也成了我们村脱贫致富的‘金龟蛋’。”

2017年9月,六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选派3名党员干部成立扶贫工作队进驻张店村,在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共同努力下,一座占地10亩,投资40万元,拥有52个大棚的香菇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由于张店村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出来的香菇色泽鲜明、香气纯正、营养丰富深受大城市消费者喜爱。”陆明介绍说,“今年以来,张店村与省城净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党建+基地+公司”的经营模式,把香菇大棚租赁给蔬菜公司,村集体一年可以稳定获得60万元租赁费,其中20万元用来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40万元用来给脱贫户分红,脱贫户在基地干活工资照领,这样他们就有了两份固定收入。”

“随着张店村香菇基地走上正轨,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面对未来,张店村乡村振兴工作副队长张力信心满怀,“从香菇基地腾出手来后,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就发展蚕桑养殖产业达成了一致。”

3月18日下午,在张店村新建的310亩蚕桑基地现场,一股新鲜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4台挖掘机正在冒着绵绵春雨施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片土地一共50亩,平整好后,清明前后就可以移栽桑树苗了。”49岁的张店村党员李昌柱,正在用铲锹将挖掘机不能挖到的地方一一平整,虽是早春,大别山里的气温还很低,但李昌柱却忙出了一头汗水。

“养蚕在张店村是一个成熟产业,以前局限于村集体没钱,一户两户形不成规模还怕没有销路。”张力介绍,“蚕桑基地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100多人就业。脱贫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务工增加3项稳定收入,进而达到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有机统一,进而实现村集体、脱贫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赢。”

“一亩地正常可以养一张蚕种,每张蚕种毛利应该在2000元左右,一年可以养两季,50亩地就有20万左右的纯利润。”休息间隙,李昌柱细细计算起来,“有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里给我支持,我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

微风拂面,春雨如油。站在张店村310亩蚕桑养殖基地施工现场,山坡上,一株株小草已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土地,田野里,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吐露芬芳。不误农时,不惧挑战。张店村干部群众正在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的带领下,紧锣密鼓、紧张有序,抢抓农时、奋战春耕……(陆明 王明礼)

相关推荐
陕西横山:精准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横山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山地苹果、羊子饲养、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对种养殖主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农业人才培育升级,以技术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榆阳区孟家湾乡:支部联建强堡垒 产业抱团促共富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村域壁垒,构建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成立三大产业联盟,走出了一条“支部联建强堡垒、产业抱团促共富”的特色路径。

农业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成果发布

未来,农行将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弘扬优良传统,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工作质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