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产业直补”铺就群众致富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4-21 09:49:24

年初以来,安徽萧县大力推进特色种养直补到户项目,鼓励农户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支持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申请到户补贴;通过采取简化审核手续、上门核查等措施,打通直补到户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众多群众取得“致富经”,铺就一条宽广的致富道路。

绵羊养殖“喜洋洋”

现年76岁的闫集镇郑集村脱贫户陈公见在政府的帮助下搞起了绵羊养殖。红日还未高升,老陈便推着他的小三轮来到地头,右手拿起镰刀,弯下身子,左手把住青草,一下、两下、三下.......镰刀不停地挥舞,不一会小三轮满载而归。来到羊圈,新鲜的青草投放进去,绵羊们争先恐后地抢食,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听得老陈心里美滋滋,脸上满是笑容。

老陈表示,脱贫以后,看到别人成功养殖绵羊,便加入了进来。老陈接着介绍,相较于养殖山羊,养殖绵羊具有产崽快、出栏时间短的特点,虽然每斤价格低了四元,但两年比山羊多产一窝,总体上更划算。今年村里帮助申请了直补到户三千元的补贴,他准备将养殖规模翻倍,以每只绵羊收入一千两百余元的标准计算,今年预计增收两万余元。老陈还谦虚的表示,要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无偿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陈公见妻子张素兰介绍绵羊养殖经验

大白鹅圆了致富梦

相较于陈公见的绵羊养殖,孟楼脱贫户晁月云的养鹅规模更大,收益也更高。

不久前,在该村乡村振兴专干的带领下,笔者来到晁月云的家里,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的养鹅经历。晁月云说,养鹅并不是脑袋发热,孟楼村支持发展肉鹅养殖,本身就有很多养鹅的大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养殖大户也免费传授经验和技术。有了销售渠道和养殖技术,老晁便开始小规模试探性的养殖。事实证明,老晁的判断是正确的。初尝了肉鹅养殖的甜头,老晁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他的养殖场已经扩大到两千只肉鹅的养殖规模。

晁月云查看养殖场

谈及养鹅的收益,老晁算了笔“清楚账”。他表示,自己养鹅的收入主要有两方面构成,一是鹅蛋销售所得,二是鹅肉销售所得。在目前鹅蛋售价三元的情况下,除去饲料、管理等养殖成本,一只鹅净赚鹅肉的钱。而鹅肉每斤十元左右,一只成年鹅的平均体重达到十斤,即一只鹅净赚一百余元,养殖场每年的收益能达到二十万元左右。

“今年村里给我申请了直补到户,这进一步坚定了我继续养鹅的信心。下一步不但要使自己富起来,还有带动更多的群众!”晁月云满怀信心的表示。

据了解,萧县闫集镇今年以来共为343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申请了特色种养直补到户项目,受益人数812人,补贴资金达到91.149万元。在直补到户项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一条条清晰、宽广的致富道路正在不断铺就开来。(殷铁路)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数字城管”让城市治理变为“智”理

今年以来,安徽宿州市萧县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43096件、 处置率99%。

安徽萧县:深化“一线工作法”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宿州萧县深化“一线工作法”,全县上下聚焦发展大局,县领导、各单位“一把手”带头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现场、走在项目一线、走向对标地区,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开展、学习在现场进行,主动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萧县阳光玫瑰葡萄”上榜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安徽宿州市萧县立足县域特色资源优势,加大葡萄产业扶持力度,强化科技赋能,突出品牌打造,不断擦亮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县葡萄产业发展上作出了强农富民“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