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亳州谯城区:“4423”加法推进“老有所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6-30 13:45:38

根据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会议关于开展“老有所学”行动工作安排,今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基层、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立即行动,第一时间谋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满足全区老年人终身学习需求。

谯城区老年大学区文化馆分校正在上书法课

“3+1”,分级开设培训平台。制定出台《谯城区“老有所学”行动实施方案》《谯城区老年培训平台管理办法》。整合现有设施资源,依托区老年大学,开设4所区级老年大学分校、24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和275个村(社区)老年课堂,建立了区、乡、村三级老年培训体系。乡镇(街道)范围内统筹,老年人自由选择课堂,采取积分制,可逐级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区老年大学(分校)参加学习。同步开发一个“谯城老年大学”公众号,打造老年人指尖上的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

“2+2”,分类试点梯次推进。在区、乡、村三个层级各选2个单位,分别在区文化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薛阁街道、十八里镇、薛阁街道马元社区、汤陵街道灵津渡社区、十八里镇小怀村等地进行试点。试点的同时,每个乡镇(街道)各选2个村(社区),跟着试点的节奏同步开课,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覆盖。目前,有3所老年大学分校、24所老年学校、63个老年课堂开课,参与学习活动的老年学员达2700多人。7月底前,275个村(社区)全覆盖。

“1+1”,统筹建立师资队伍。采取“固定+灵活”形式,统筹全区在职和退休的优秀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等组建一支以兼职为主的高素质志愿师资队伍,建立“老有所学”师资库,统筹到各乡镇(街道)。同时,各培训平台自行聘请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协会组织、文艺爱好者等建立一支固定的师资队伍,有的培训平台还创新举行了教师聘用仪式。在老年培训平台志愿授课的老年教师,采取积分制,可以到区老年大学免费参加学习。目前到各级老年培训平台任教的教师达560多人。

谯城区马元社区老年课堂学员们在学习剪纸

“2+1”,课程设置灵活实用。通用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突显“一平台一特色”。各级老年培训平台结合实际,开设了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政策法规课程,统筹开设信息技术、烹饪、医疗、养生保健、农业技术等实用技能,开发设置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艺、球类、五禽戏、武术、广场舞等文体课程,提前发布授课时间、内容、地点,方便老年人参加学习。每课时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广大老年同志的需求、愿望,及时调整更新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按学期编印一本《谯城区“老有所学”手册》,将三级老年培训平台的地点、课程设置、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编入手册。(刘涛)

相关推荐
安徽亳州谯城区发出民间文艺版权作品征集令

7月2日,亳州市谯城区委宣传部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民间文艺版权原创作品有奖征集活动,旨在推进民间文艺传承创新,加强版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安徽亳州谯城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创新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推动政务服务从“多窗分散”向“一窗集成”转变。

安徽亳州谯城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

近年来,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聚焦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突出市民文明素质培育,着力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解决城市治理“顽瘴痼疾”,让民生保障更“细心”、城市文明更“暖心”、群众生活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