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文版7月5日报道:新加坡企业的付款表现连续第三个季度改善,多数行业的延迟付款比率小幅下滑。
虽然全球许多经济体已开放,但供应链下行风险增加,接下来商家付款情况预料不会快速改善。
根据新加坡商务信贷资料中心(Singapore Commercial Credit Bureau,简称SCCB)周一(7月4日)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二季新加坡企业按时还款的比率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至41.15%,延迟付款的比率环比下滑0.05个百分点至44.15%。
整体延迟付款比率仍高于按时付款比率,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连续九个季度出现这个情况。
与去年第二季相比,按时还款比率增加0.39个百分点,延迟付款的比率减少0.46个百分点。
部分还款的比率比第一季略微下跌0.05个百分点至14.75%。
建筑和服务业表现好转
邓白氏(D&B)新加坡总裁谢慧卿说,整体付款情况略有改善,主要是因为建筑业和服务业表现好转,“不过全球供应链下行风险上升,增长预期放慢,未来几个月的付款表现改善会是缓步的。”
她提醒企业要谨慎借贷,防范现金流风险。
商务信贷资料中心是在分析新加坡企业的超过240万笔付款交易后取得上述数据,该中心是国际商业信用及信息咨询公司邓白氏旗下的机构。
按时付款是指至少九成的账单在约定期限内结清,拖延付款则指超过50%的账单未能在约定期限内结清。部分付款是介于50%至90%。
调查涵盖建筑、制造、零售、服务和批发贸易五个行业。
从领域来看,五个行业中四个延迟付款比率环比减少,包括建筑、零售、服务和批发业。
建筑业的进步最大,延迟还款比率减少0.2个百分点至55.75%。和前一季一样,当中的房屋建造领域占了延迟付款的最高比率,不过略微下滑0.19个百分点到56.28%。
服务业延迟付款减少0.18个百分点至43.15%,当中,个人服务、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情况改善。
唯有制造业的延迟付款比率增加0.18个百分点至38.3%,石化和煤矿产品、化学品和烟草的情况恶化;和去年同期相比则下滑0.68个百分点。但这个比率仍然是各行业中最低的。
零售业同比进步最大,延迟付款比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43.6%,环比也改善,一般商品、服饰和饰品、家具和家居用品的延迟付款减少。
批发业是唯一延迟付款同比增加的行业,增幅为0.7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