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市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 经济总量破万亿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7-19 17:30:53

新华丝路合肥7月19日电(郑慧)据合肥市于19日上午召开的“合肥这十年”首场新闻通报会消息,十年来,合肥聚力提高发展质量,综合实力站稳全国二十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167.9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万亿、增长2.7倍,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9位,十年前进13位。

据合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钱文介绍,十年来,合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在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担纲承梁。加速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挂牌,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2个,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研究院组建运行,国内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投入运行。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353.48亿元,同比增长21.2%,居全国城市第8、省会城市第3、长三角城市第4位。

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启动建设“科大硅谷”,建成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安徽创新馆,组建运行安徽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615户增长到2021年的4578户,增长6.4倍,科创板上市企业14家,居省会城市第4位。

战新产业蓬勃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9%,大力发展战新产业连续五年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落户合肥。

传统制造加速转型。累计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超1300个,1.7万家企业实现上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1家,居省会城市第6位。百亿企业达13家, “白色家电”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2012-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38.4%提升至60.4%。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成为长三角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

在财政高质量发展方面,合肥市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标一流、奋勇争先,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收支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据合肥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天华介绍,十年来,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389.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2亿元,年均增长9.6%,在长三角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8位提升到第7位,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22位提升到第20位。

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升。201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占全省比重达21.7%,2021年上升到24.1%,提高2.4个百分点,全省首位度持续上升。

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有力。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以来,2019-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分别为254.2亿元、230.9亿元、112.9亿元,总量占全省比重约三分之一,3年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27亿元,助力京东方、维信诺等一大批战新企业发展。

相关推荐
安徽合肥: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合肥市“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不断强化技术核心竞争力 阳光家庭光伏收获市场好口碑

在合肥,阳光家庭光伏与通达金租合作开发的3万千瓦家庭光伏项目,自2022年12月投运以来,首年度电量超发172万度。

文化惠民到沪上 安徽庐剧《情意缘》在上海连演4天

7月8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洞径镇文化中心剧场,安徽古装庐剧《情意缘》正连续4天为上海群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