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蜀山区:创优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7-28 09:50:51

新华丝路合肥7月28日电(王笑)2021年,合肥市蜀山区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下足功夫,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截至2021年底,蜀山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20万户,占各类市场主体的95%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40.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52.9%,同比增速9.4 %。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44家,合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蜀山区一批优秀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行业佼佼者。2021年,蜀山区共有13家民营企业跻身安徽省百强企业、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榜单。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据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韩东介绍,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蜀山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促实效:

做优民企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重点民营企业包联工作,主动送政策、送理念、送要素上门。 2021年累计走访民营企业6200余次,协调解决、解答企业问题2700余项,问题结办率100%。免费为民营企业提供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政策解读等专题培训,培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推动民营企业综合素质提质升级。

优化惠企政策服务,精准滴灌助企发展。精准服务,推动省、市、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出台《合肥市蜀山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1年全区共兑现奖补资金近8000万元。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出台《蜀山区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工作的三年行动方案》,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形成辖区企业梯次发展良好格局。

多措并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3月,蜀山区获评“国家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上级4000万元奖补资金基础上,蜀山区按照不低于2.69亿元的资金规模予以配套,统筹用于鼓励实施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同时通过举办大型政银企对接会、打造“自贸区科技金融峰会”等活动的方式,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辖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做强做优。蜀山区紧扣国家战略,培育完善环境产业链,全力打造战新产业集群“中国环境谷”。如今,“中国环境谷”已集聚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近200家,拥有27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2021年产值突破240亿元,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同时,蜀山区深入推进“中国声谷”蜀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自去年获批以来,共有124家企业入驻声谷,2021年申请奖补资金共7167.02万元。

建设自贸试验区蜀山区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蜀山区成立蜀山区块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承接省市区各级行政服务事项,构建“一窗全办+掌上通办”一站式、智慧化行政服务体系,以最高时效、最低成本、最优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化行政服务。蜀山区块全面承接各级“特别清单”,加快落实“自贸一单通”,积极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开放引领区、特色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区、先进科技成果应用试验区。

双招双引,积极推进“全域科创”建设。今年以来,蜀山区以“全域科创”为统领,全面启动环科大、科学岛科创走廊建设。通过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等手段,全面提升科创首位度,彰显最具蜀山特色的“靓丽名片”。

蜀山区集聚着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一流科教资源,以先发占先机系统谋划“全域科创战略”。未来,蜀山区将推动立基大厦“科里科气”科创驿站、蜀科苑综合楼孵化器等载体平台投入使用,全年新增科创载体将达到11万平方米。

2022年,蜀山区将积极推动亩均效益改革、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振民营经济,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合肥蜀山区“科代表”精彩亮相第三届科交会

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市蜀山区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科漂驿站” 合肥蜀山 AI 智谷站正式运营

为了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汇聚合肥蜀山,打造一个“人才友好型”的创新环境,科大硅谷蜀山园积极打造“科漂驿站”,着力打造成“科漂”乐园。

合肥蜀山区2025年税收宣传月活动全面启动

在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合肥市蜀山区税务局聚焦商圈消费、地铁通勤与税企协作三大场景,精心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线下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