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市小微企业“1+13+X”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7-29 15:06:00

新华丝路合肥7月29日电(王笑)由合肥市经信局主导建设的合肥市小微企业“1+13+X”公共服务平台,于2018年正式开通运营,经过近4年的建设运营,截至2021年底,已形成了以市级平台为“核心枢纽”,各县(市)区为“节点”,覆盖全市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中小企业集聚区的“网格化”企业服务布局。2021年,平台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04场,服务各类中小企业41155家次,达成服务成果16415项,建设成效显著。

据介绍,“1+13+X”平台是合肥市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企业营商服务环境,精准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1”是以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平台,“13”为覆盖13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窗口平台,“X”是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的专业技术平台。自运行以来,平台建设成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以信息化构建企业服务平台网络

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1+13+X”核心枢纽平台,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以“构建平台、集聚资源、服务中小微”为宗旨,以“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为原则,统筹、管理、协同全市为企服务资源,并提供信息化保障。平台网站年访问量1914986人次,累计注册企业超20000家,同时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头条等媒体矩阵,全方位提供信息服务。

统筹公益性服务供给

平台常态化开展“一企一策”公益惠企品牌服务,深入园区走进企业,上门为企业宣贯政策,为企业配置专属政策顾问,免费为每一个企业制订针对性的政策规划,2021年上门服务260多家中小企业。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热点政策解读和免费政策咨询服务。2021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50场,总参与企业累计1993人次。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学研、采购供需等资源对接需求,举办各类对接服务活动21场,总参与企业672家次。

聚焦企业“痛点” 深化专业服务

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针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聚焦供应链、订单、股权质押、固投等“非标”融资方式,创新开展“融资路演”模式,为小微企业开展各类“定制化”融资诊断和对接服务。2021年,调研企业融资需求2711家,对接服务企业157家,落地企业融资5.22亿元,并且实现500万以下平均放款时间20天,500万以上平均放款时间45天,有效解决市场中普惠金融产品授信额度不足的问题。

聚焦产业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1+13+X”协同服务平台的建立,各县(市)区在企业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创新各类特色化服务内容。

肥西县中心构建了以肥西县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政企面对面网上预约系统的“1+5”智慧企业服务平台等。长丰县中心搭建研发设备共享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中试、小试等服务等。庐阳区中心对接科技企业、科研团队,为庐阳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技术匹配等提供全方位服务等。瑶海区中心在长淮、铜陵路、七里站等五个街道举办了“企业之家”挂牌活动及辖区企业家座谈会,开通政企直通车,办理“流转件”90件。包河区中心借力“数字党建”技术手段,加大高层次人才落地补贴、人才公寓建设力度,2021年线上为181家企业配租公租房、人才公寓申请499套等。航天信息“X”平台,整合财税大数据,实现智能纳税申报、一键批量零申报、财税风险预警、共享记账、共享开票,通过智能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键式智能化财税解决方案”等。

相关推荐
安徽合肥: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合肥市“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不断强化技术核心竞争力 阳光家庭光伏收获市场好口碑

在合肥,阳光家庭光伏与通达金租合作开发的3万千瓦家庭光伏项目,自2022年12月投运以来,首年度电量超发172万度。

文化惠民到沪上 安徽庐剧《情意缘》在上海连演4天

7月8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洞径镇文化中心剧场,安徽古装庐剧《情意缘》正连续4天为上海群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