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 人文 共赢——从三个关键词看我国海洋生态经济未来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11 15:26:11

新华社济南8月11日电(记者邵琨)海水养殖设备不仅能养鱼,还是“网红”旅游打卡点;海草床不仅能引来大天鹅,还能降低碳排放。10日召开的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上,科技、人文、共赢,成为与会嘉宾和专家讨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未来发展之路的关键词。

在距离山东烟台莱山区渔人码头大约2公里的大海中,“耕海一号”海洋牧场综合平台犹如一朵巨大的“海上花”。3个直径40米的圆形网箱组成“花瓣”,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海上花”每年可养殖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

这三朵“花瓣”上有60个垂钓位,“花心”处还设有近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游客可以在平台垂钓、品尝海鲜,还可以欣赏海洋文化科普影片。每年,“耕海一号”可接待游客5万人。

通过液压桩系统,“耕海一号”稳固地矗立于海面。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基本满足日常用电需求,污水处理设备让生活污水零排放,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产淡水20立方米。根据风向、海水流动等情况,“耕海一号”可以调整投饵位置及数量,从而达到科学投喂、精准投喂的效果。

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让一个海水养殖设备成为旅游观光平台。在海洋生态经济领域,一二三产业正在深度融合。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说,在海洋观测仪器、深水平台等领域,我国已具备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在具体技术和产品上,我国已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跟踪,并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广阔的海域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岛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但是,相比海滨城市,海岛旅游需要更长的培育期。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主任张海峰说,我国海岛旅游当前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人文特色尚不足,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情况。

但从游客的需求看,他们不仅追求原生态环境,还更注重服务品质,看重海岛的人文资源。

张海峰认为,未来发展海岛旅游,地方政府不仅要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细化区域分工和定位,特别是要用特色的人文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创意水平。

此外,发展“蓝色碳汇”生态系统实现共赢,也成为本次海洋生态经济讨论的重要议题。

据了解,作为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海洋生物主力军,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被国际公认为三大“蓝色碳汇”生态系统。柽柳、碱蓬、珊瑚礁等也有吸碳固碳的作用。

在山东威海,当地通过开展大叶藻海草床规模化修复,打造“海底草原”“海底森林”。海草床能为大天鹅提供丰富饵料,每年吸引了万余只大天鹅前来越冬,也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

相关专家表示,发展“蓝色碳汇”生态系统,正成为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它不仅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还能为地方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绿色发展、人海和谐的共赢效果。

相关推荐
为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有关部门解读《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日前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现平稳向好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6日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市场表现平稳向好。

专访:中国有望成为每公斤牛奶碳排放最低的国家——访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召开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和绿电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由此带动的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孕育着巨大的机会,相信中国有望成为每公斤牛奶碳排放最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