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无锡专题推进国际班列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15 15:14:18

8月13日,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从无锡西站首发。开行仪式后无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推进国际班列高质量发展和物流枢纽高水平建设。

图片1.png

(图片来源:无锡日报)

座谈会上,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惠山区政府汇报相关发展情况,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董事长黄宏亮对无锡中欧班列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无锡市市长赵建军讲话。

赵建军表示,中欧(中亚)班列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无锡要坚持“以服务企业需求为中心”,坚定不移、有力有效推进国际班列高质量发展,强化宏观思维、中观思路、微观操作,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上狠下功夫,推动各项举措落细落实、攻坚突破,不断跑出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加速度”。

一要统一思想行动。各地各部门要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壮大枢纽经济、做优营商环境、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战略高度,重视加快无锡中欧班列发展,强化班列贸易属性,提速推进海铁联运,有力助推“无锡制造”走出去,为无锡国际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增添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二要加快班列发展。统筹中欧班列的数量与质量,聚焦“公司、线路、计划、需求”,加强本地货源组织,着力梳理培育需求强烈、黏性强劲的核心大客户,促进出口与进口相协调,着力提升“重载率”;根据无锡企业实际外贸需求,研究制定线路方案、申报班列计划,重点探索开拓欧洲、中亚、东盟市场,试点开行跨境电商、邮政等特色班列;强化双向物流园区互动,大力建设海外仓,切实提升班列服务无锡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做强物流枢纽。围绕“通、融、聚”三大功能,强化规划引领,加紧编制形成场站核心区规划、物流配套区规划、班列推进实施方案、能力保障补短板清单等“两规划一方案一清单”;坚持目标导向,加密接续班列运行,持续强化对上对接争取,确保实现无锡中欧班列明年始发;加大招引合作力度,扶持集聚更多服务铁路运输和班列贸易的物流企业,培育壮大物流平台经济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班列运作经验,加快海关监管点、保税物流中心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际铁路货运中心。

四要强化联运联动。加快制定出台推动多式联运、多港联动实施意见及若干配套方案,加强政策扶持和工作引导,支持发展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支持无锡西站、江阴港、新安港、硕放机场多港联动,支持与连云港等城市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力促陆港、江港、运河港、空港协同发力,为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提供有力支撑,为无锡当好全省发展“压舱石”“顶梁柱”贡献更多力量。

黄宏亮在座谈时说,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作为组建国际班列的牵头单位,将高效统筹全省班列发展,全力支持无锡国际班列加快高质量发展。希望无锡进一步优化无锡西站物流园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抢抓机遇提升中欧班列运营质量,在海外仓建设上加大力度,助力本地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携手连云港班列共同布局中亚市场、拓展东盟贸易,努力畅通“双循环”物流大通道,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图片2.png

(图片来源:无锡日报)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一箱难求、运费居高不下等难题。铁路运输方式时效稳定,受疫情、恶劣天气影响小,具有安全性强、稳定性强等特点,中欧班列的运行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

“要紧紧围绕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更大力度推动无锡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提质提速发展,更实举措加快多式联运、多港联动步伐,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建强经济循环‘大枢纽’,努力打造枢纽名城和开放强市。”赵建军强调。(殷晴)

相关推荐
“解码”6万亿③外贸蓄动能 “新三样”后期待“更多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四川实施扩大进口专项行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进出口分别增长77.6%、44.5%、22.2%。今天我们继续《“解码”6万亿》,来看“新三样”如何帮助四川稳住外贸基本盘?

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打通大通道 培育大产业

1月20日上午,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管委会,发展研究部负责人邓智明向记者细数德阳开行的国际班列所经过的国家。得益于成都都市圈不断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格局,德阳开通中欧中、北、南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5条主通道,通达10余个国家25个城市。

从“园”到“城” 无锡新加坡工业园“蝶变”再出发

大会现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的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正式揭牌,将在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和无锡高新区旺庄街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发挥开放与创新“双引擎”倍增效应,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新层级、塑造空间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