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六安金安区: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9-09 13:57:50

近年来,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以现代农业工作乡镇振兴战略为统领,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方案,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金安脆桃、稻渔综合种养、优质蔬菜、皖西白鹅、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为支撑,其他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体系。全区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132万亩,粮食产量52.34万吨;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2元, 增速10.7%;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9%,各项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六安市前列。

在科技强农上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强农的支撑作用,围绕水果、稻虾、皖西白鹅三个主导产业,推广农业“四新技术”,结合“138+N ”和“6969”工程,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种养基地,积极延伸产业链,建设金安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区现有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9.6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7万亩,蔬菜千亩基地3个;建设标准果园50个、智慧果园6个,稻虾千亩基地19个。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的金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目前已经入驻西商食品、新华畜牧等5家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总额17.5亿元。

在机械强农上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的目标要求,推进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建设,全区共有水稻育秧中心20个、粮食烘干中心57个、农事服务中心15个,成功创建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8万亩次。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争取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升我区金安脆桃等优势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在促进增收上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吸引农民就近就业,提升工资性收入。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机制,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区目前培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3195个。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率58.4%。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加快推进“三变”改革,全区“三变”改革村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15%。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住、能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农业支持补贴等政策,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切实提高生产积极性。(凡飞)

相关推荐
六安金安区翁墩乡:智能养鹅铺就产业振兴致富路

深秋时节,走进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郑楼村白鹅智能化养殖基地,7栋标准化鹅舍排列整齐,成群的皖西白鹅在自动投喂系统旁悠闲进食。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