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动真碰硬”创优营商环境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9-14 09:36:27

近日,安徽蚌埠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紧紧围绕营商环境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创新创优打法战法,为打好发展、形象、作风“三场翻身仗”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企业诉求“直通车”。构建融媒问政平台。整合构建“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融媒问政平台,由“蚌埠发布·新媒问政”栏目、广播电视问政栏目、“淮畔听风”问政平台3大板块组成,涵盖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问政领导干部3项主体功能。上半年共收集问题2600余条、办结率99%。开通服务企业专席。开通“12345”营商服务电话专席,选取27家单位、103名业务骨干作为“政策专员”,通过线上联系+“三方通话”方式(接线员、来电人和各单位政策专员)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今年以来,热线受理企业反映问题2925件,办结率100%。上线“为企服务”小程序。依托“蚌埠发布”、“蚌埠工招园”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为企服务小程序,小程序收到企业反映的全部诉求,经梳理分析交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并进行跟踪问效,着力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推动企业诉求“线上提、马上办,线下访、用心办”,上半年累计收到诉求114条,办结率85.1%。

促进政企沟通“零距离”。推进“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整体推进,市、县(区)协调联动,收集问题统一交办至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县区,要求5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办理意见及推进节点,对承办单位反馈办结的事项100%进行回访。活动中梳理出融资、用工等20个方面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创新机制,把解决一类事的“应对之策”上升为“制度安排”。推出“亲清有约周五见”专题活动。开展“营商环境面对面、亲清有约周五见”专题活动,每周五市级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反映,并实施清单管理、闭环办理、100%回访,形成领导干部带头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正向示范效应。目前,已举办9场专题活动,216件问题诉求已办结141件。推行领导干部包保服务企业制度。全市32名市领导每人牵头联系3家工业企业点对点服务,全市70家市直单位包保服务251家重点企业和项目,积极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一套流程”,对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和优化,以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审批事项缩减率达31.6%。整合“一张表单”,形成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的“一张表单”,以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为例,表单减少率达95%,申报材料减少率约70%。抓好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成覆盖县区和各市直部门的政务服务网,网上申报办件占比达96.77%,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9.37%。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以上,平均承诺办理时限1.21天,平均提交材料1.46件。全面推行“两制度两窗口”工作机制。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周末轮岗和预约服务制度,设立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截至6月底,市区周末延时服务咨询办件383件,县区周末延时服务咨询办件590件。

强化改进作风“硬约束”。出台专文规范。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出台《蚌埠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政商交往中10项正面行为和10项负面行为,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人员同企业家既要亲清有度、更要亲清有为。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目前,梳理问题线索138条,已办结线索110件,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39起,分4批对12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开通专线监督。在全省开通首条“96388”营商环境监督专线,专门受理在蚌企业、投资者对党政机关或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服务企业方面的问题投诉。建立投诉办理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涉企投诉高效处置。目前,已受理涉企投诉件48件,办结34件,追责问责10人。(杨晓明   匡红飞)


相关推荐
兰州新区政务大厅10月12日全新亮相 办事更便捷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企业和群众营造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办事环境,兰州新区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局近日发布公告,将于10月12日(星期日)对政务大厅进行一轮全面的功能布局优化调整。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将亮相安徽蚌埠

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新华社“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将于9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展出。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