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守护民族记忆 咏叹文化传承 陕北民歌大赛秦声飞扬唱响新安塞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9-14 18:51:08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时光的千万年积淀,垒筑起黄土高原的厚度和高度,也蓄积出黄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发掘、守护、传承好陕北文化资源,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赓续发展、传承升华,9月15日至16日,“鼓舞新时代 唱响新安塞”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将在安塞区迎来总决赛。

本次“鼓舞新时代 唱响新安塞”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人民政府、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安塞区委、安塞区人民政府承办,陕西省慈善协会、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陕北民歌大舞台协办。

为将陕北独特的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扬光大,本届民歌大赛从报名到开赛,已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反响。9月5日前,大赛已经完成初赛、复赛。9月15日,来自3个赛区的90名优秀选手将进行决赛,并由大赛组委会最终评选出10名“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民歌手’”和20名“优秀民歌手”。9月16日将举办陕西省十大民歌手展演晚会,届时由本次大赛获奖十大民歌手、优秀民歌手以及历届陕西省十大民歌手参加演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土文化精粹之一,陕北民歌以接地气、纳大气、蕴美气为特征,用小调小曲便可营造出黄钟大吕之势。与我国各地方的民歌相同,陕北民歌同样用最朴素的形式进行吟唱,以达到劳动人民对情感的表达。其歌曲更是黄土文化的典型,乡土气息浓郁,风格朴实,与南方各地民歌相比,陕北民歌多了一种宏壮、苍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环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塑造了独具特色且性格鲜活的高原文化,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

安塞民歌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塞也被誉为“信天游的故乡”。2004年,安塞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鼓舞新时代 唱响新安塞”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在安塞区举行决赛,对于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安塞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千年的老根黄土里埋。安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来自于心灵和大地深处的民歌艺术。歌承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没有埋没安塞这块独有的文化瑰宝,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安塞区把文艺人才培养作为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有效抓手,使得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陕北民歌手不断涌现,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阐述着对黄河文化、红色血脉的理解,讴歌着伟大时代之变、安塞新颜。(胡梦婷、刘辉)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丨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在青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元宵节当天,来自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的近20名留学生走进山东青岛胶州市的社区,与当地居民一起做元宵、制花灯、扭秧歌、猜灯谜,共同庆祝元宵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欢乐春节”——“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活动正式开幕

2025“欢乐春节”——“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活动23日在蒙古国正式开幕。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12月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