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沪苏浙联合发布17条政策支持长三角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9-16 09:16:09

新华社上海9月16日电(记者胡洁菲)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探索建立“长三角REITs培育中心”、探索国土空间相互转换机制和途径……自2020年7月发布首批支撑政策之后,15日,沪苏浙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发布第二批共17条政策措施,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2020年出台的首批政策,在改革授权、资金支持等方面为示范区建设的全面起步提供了支撑。比如,青吴嘉两区一县已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3820万元、并实现通用通兑;示范区内85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就医全领域结算免备案,已有35项医学检验结果实现报告互联互通互认。

据悉,今年发布的第二批支持政策主要有十大方面,包括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人才合理流动、教育协同发展等。相较于首批政策,新一轮政策更加注重先行先试、资源导入和标准统一,比如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在示范区先行先试,有利于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改革效应;此外,推动国内外大院名校与示范区合作共建高端创新载体、允许电动自行车跨省临时通行免于注册登记等,将实质性助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跑出“加速度”。

本轮政策也加大了海关统筹力度。上海海关副关长叶建介绍,前期,通过完善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业务流程、建立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等,区域内的企业已经享受到切实的实惠。目前,上海、南京、杭州相关海关部门正共同探索试点跨境电商出口转关业务,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助力企业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三年来,示范区发展已经完成了夯基垒台的建设任务,进入到立柱架梁的建设阶段,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内涵,提升示范引领的功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接下来,示范区还将进一步加强与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联动,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构建统一大市场等,更好发挥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共建“一带一路”,法治风吹正劲

近日,司法部组织“‘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活动,探访北京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浙江对外资“引力”持续加强

报告显示,受访外资企业对浙江涉外营商环境整体满意度达96%。在浙外资企业盈利情况稳中有升,对未来5年的投资收益预期向好,87%的受访企业2024年在浙投资利润率实现增长或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