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北京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10-25 16:28:40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阳娜)记者25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8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138家。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超三成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20%,超四成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超五成核心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近六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0%以上,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近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为更好地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市实施了中小企业“畅融工程”,截至2022年8月底,累计放贷232.26亿元,惠及“专精特新”企业2851户,节约融资成本超1.2亿元;设立“专精特新”成长基金,成立1年来已完成对9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投资金额超2亿元,被投企业后续股权融资近20亿元。北京市还推动了13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累计获得2.99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北京市搭建了“专精特新融通发展”平台,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与央企、市属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提供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上线1个月已有4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多家大型企业注册。

北京市还建立了上市培育服务库,已征集入库481家“专精特新”企业,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渠道。截至目前,北京已有119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A股上市;323家“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挂牌,占北京市挂牌企业比例接近四成。

相关推荐
北京自贸区五年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7月3日,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各区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在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多个“全国首创”“全市首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高水平开放持续注入新动力。

小中见活力 创新领风潮——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见闻

6月27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迸发创新活力、老字号企业推陈出新、国际展区彰显硬实力,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家企业生动展现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强筋壮骨”。

北京开行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6月30日,北京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从位于房山区的北京西南金港物流基地发出。104个标准集装箱搭载着货重2300多吨、价值1500多万元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书籍等出口产品,驶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