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朱集镇:“旱改水”改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10-31 08:58:07

稻浪绘出丰收景,又闻稻花香田畴。10月29日,在安徽灵璧县朱集镇星光村曹马片“旱改水”项目区,一株株金黄饱满的糯稻充满着成熟的喜悦,随风起“舞”,发出“沙沙”声音,空气中弥散着一股股稻香;两台收割机在金黄铺地的稻田间往来穿梭,一行行水稻瞬间被收割机不断“吞入嘴中”。来去一圈满仓后,两台收割机将一辆运粮车“围”住,迅速调转高炮卸粮筒,刹那间,金黄饱满稻粒倾泻而下,流进车厢,堆得满满当当。

“俺今年种植的水稻有近200亩,特别是鑫香糯286新品种表现良好,它属于节水抗旱型、用种量少、生育期短、品质好,从实收情况来看,亩产量达一千二、三百斤。”村民马如东笑呵呵地算起了科技“小九九”。

“没想到俺第一年种植糯稻就获得丰收,多亏镇里水利工程搞的好,一方面是节水,去年俺种几百亩小麦,光用人工灌溉就花费一万多元。今年种稻灌溉上水共4遍,每遍每亩成本仅几元钱。另一方面节时间,以前灌溉需要3天,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了。镇技术员孟瑜经常来俺家稻田,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如何正确种植水稻,从种稻到收稻,一直为俺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村民马如东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

“为让水稻示范基地发挥更大作用,让稻农民吃下‘定心丸’,今年我们经过考察从安徽省大合种业引进鑫香糯286新品种在马如东稻地示范种植。从旱稻直播、肥料追施、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节水灌溉等各项管理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目前马如东近200亩糯香稻喜获丰收,该稻谷亩产量一千二百一十八斤,亩产值达2000多元。”正在稻田指挥农机作用的朱集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技术员孟瑜说。

自2021年以来,朱集镇因地制宜,大力实施“旱改水”项目,积极走好乡村振兴新“稻”路。所谓“旱改水”,就是旱田改水田。通过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旱改水”改造,从而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项目一改过去传统耕作模式,由原来的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和大豆,变成了现在的“一季麦一季稻”。“旱改水”项目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

随着“旱改水”效益凸显,朱集镇水稻面积也逐年扩大,由原来的星光村1个村试点种植,到目前推广到张家、刘寨、岳巷、双杨等4个村;从开始试点种植的3000亩,增长到现在的8000余亩,发展势头迅猛。“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带动了土地流转、农民增收,还推动了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按照镇党委镇政府‘旱改水’工作重点,组织实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发展具有鲜明的科技特色,科技含量高,农业技术含量高的糯稻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并对收下的稻谷进行了称重和田块丈量,目前从测产情况来看,产量和效益还是很不错的。”朱集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站长孙振山说。

朱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旱改水实施以来,比传统的种植小麦、大豆亩均要增收1200元左右。明年我们镇还将继续扩大实施“旱改水”项目,大力发展水稻产业,走稳走实新“稻”路,助推产业振兴。(马东义)

相关推荐
安徽灵璧:推进种粮合作项目,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近日,安徽宿州灵璧县在农业农村局会议室召开“种粮”合作项目谋划推进座谈会。

乐赶“年货大集” 2025中国·灵璧农文旅电商嘉年华即将启幕

1月15日—16日,2025中国·灵璧农文旅电商嘉年华将盛大启幕,活动以“年货大集 电商助力”为主题,搭建线上线下展销平台,为灵璧及安徽特色农文旅产品推广销售助力。

安徽灵璧县税务局:打造办税厅“灵税通”专区 助推办税服务再升级

“灵税通”服务专区是安徽宿州市灵璧县税务局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所需所盼,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上“加码发力”,创新推出“一站式”解决问题诉求的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