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江苏省昆山市推出2022上海“昆山周”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推介会等17场推介、投促、配套活动,发布《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和《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成立上海—昆山科技创新共同体,20个沪昆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由上海牵头,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昆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毗邻上海,有“江苏东大门”之称。长期以来,昆山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已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2021年GDP超4700亿元。
目前,昆山公路交通40分钟可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坐高铁最快17分钟到达上海,是上海科创成果转化、产业协作配套、金融服务溢出的重要承载地。比如,上海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1/3的供应商集中在昆山;面对疫情影响,今年,昆山协调解决特斯拉、大众等企业供应链诉求3000余项。
图为上海轨交11号线延伸至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教资源融合、科技平台共享、高端人才引育,近日,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20余家大院大所、平台载体、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上海—昆山科技创新共同体”,将上海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导入昆山,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此外,20个沪昆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涵盖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融合发展,产业为本。昆山发布的《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建设超30万平方米的产业综合体和产业园区,争取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建成15项以上典型应用场景项目。为推动元宇宙产业在内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昆山还出台了《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包括提升产业集群策源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创新集群人才供给三方面23条政策措施,三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超100亿元,其中,对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给予单个企业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
聚焦构建城市新格局,昆山正在面向全球征集城市更新重点片区设计方案,包括“青阳港滨水城市客厅”“大渔湖区域城市庭院”“产城融合示范区”“江南设计小镇大师联创工作营”。(肖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