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算力规模占全球2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1-22 17:39:57

11月16日,在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算力规模约占全球的27%,排名第二。

本次报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出发,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水平,汇总出“2022数字经济发展百强城市”,并分为四大线级。据悉,北、上、深、杭、广连续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数字经济综合实力领跑全国。成都、苏州、南京等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驶入快车道,追赶势头强劲。数字经济二线城市发展初具规模,亟需优化要素配给、破解增长瓶颈。

报告提出,空间上,中国数字经济“弓箭型”格局已现雏形。形成了沿海之“弓”、长江之“箭”、中部之“弦”的发展格局。沿海之“弓”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核心,环海而立,是中国数字产业集群打造的关键所在。长江之“箭”以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核心,连贯东西,推动数字经济从沿海向广袤内陆辐射发展。中部之“弦”连接京津冀、粤港澳,贯穿中部,中部地区崛起时机成熟,是中国数字经济蓄力张弓、发力放弦的长远需要。

支撑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网络基础设施从跟跑到领跑,5G网络规模在全球居首,行业专网加快落地;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步入流量提升阶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持续完善,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升级。算力基础设施从分散到统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建立,“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分工明确、格局清晰,为优化全国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拓展算力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路径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走深走实。数字经济全行业平均渗透度由24.7提升至38.3,数字技术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三产数字化转型起步最早,水平领先;二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市场空间拓展能力最强,是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主战场。智能制造发展重心由“深化局部环节应用”变为“全面智能协同”,拉平“微笑曲线”、转型“武藏曲线”未来可期。

治理上,数字治理化危为机加速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工具深刻变革,政务服务平台、APP、小程序等应用广泛覆盖、深入人心。“国家—省—市”多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渐成,政务数据“大动脉”逐步打通。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政府内部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制度上,数据交易探索从宏观政策主张走向具体制度实践。中国数据产量占全球近1/10,是数据总量最大、类型最丰富、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相关推荐
哈电集团:初心如磐勇担当 一路奋进一路歌

从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发出第一度电,到四代核电技术达到领先水平,从不断完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到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每一次勇攀高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彰显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挺膺担当。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马来西亚有关部门签署三份合作文件

4月16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马来西亚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关于人工智能、北斗应用、数字经济等三份合作文件。

白俄罗斯青年共话中国数字经济成就经验

3月28日,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和白俄罗斯对外友好与文化交流协会以“中国在数字化领域的国家政策”为主题共同举办读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