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治沙人:勇战黄沙 促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昊博 2017-09-09 17:21:26

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处在干旱与半干旱过渡的地带区,是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沙区群众贫困、自然灾害频发,而且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面对肆意的沙漠,鄂尔多斯人并没有畏惧,除政府和治沙企业外,当地先后涌现出一批敢于与黄沙战斗的英雄人物,如宝日勒岱、王果香、殷玉珍、乌日更达赖、訾德清……他们创造出许多生态传奇,展示出“乌审召精神”“穿沙精神”等鄂尔多斯精神。正是因为鄂尔多斯人民的共同努力,使鄂尔多斯乃至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减少”局面,植树造林已经成为鄂尔多斯人的风尚。

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是鄂尔多斯治沙人的本色

治沙这个挑战大自然的工程,不仅需要时间、金钱,更需要毅力和精力,能坚持下来的并成功治沙的鄂尔多斯人,都有敢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殷玉珍从最初的用家中当时最值钱的一只三条腿的羊,换回了第一批树苗,到她将家中仅有的几亩口粮田当作苗圃育苗,到将家里喂的猪换成钱,购买了苗木,她只认准一个理,治沙造林是改善生存、生产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不光利已,而且对社会对别人也是功德无量。殷玉珍这种舍弃小家、为国家,敢于挑起常人不敢挑的担子精神,被当地人和全国人高度称赞。30年坚守,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绿树成荫,30年坚守,成就6万亩绿色生态屏障。

而王果香在担任原达拉特旗树林召乡的妇联主任时,她就开始想法办让人们意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1987年,王果香担任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副乡长,面对全乡86%的风蚀沙化土地和被风沙威逼着节节后退的父老乡亲,王果香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她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制定近期和远期绿化规划,到各地参观学习,引进果树、枸杞等栽培技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果香点燃的绿色星火在乡里形成燎原之势,昔日荒芜的树林召乡已经呈现出村村林成片、路路树相连、田间织林网、庭院果飘香的喜人景象。王果香这样的基层干部,全面展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2017年9月6-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召开,王果香又作为中国方代表参会,她由衷地骄傲:“防沙治沙,世界看好咱鄂尔多斯,这是世界对鄂尔多斯的认可!”

像殷玉珍这样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和王果香这样敢于担当的干部在鄂尔多斯还有很多,他们都展现出了鄂尔多斯治沙人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本色。

敢于与黄沙战斗到底

事实上,在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鄂尔多斯,当地群众与沙漠的抗争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植树治沙第一代领军人宝日勒岱,到执着植绿的老队长贾道尔吉,“治沙女杰”殷玉珍……每一位鄂尔多斯治沙人背后都是几十年与沙漠的持续较量。他们站在与风沙搏击的最前线,他们敢于与黄沙战斗到底,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许多流沙滚滚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牧场、农田、果园……

1968年,王玉珊担任新成立的新街治沙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这里是毛乌素沙地腹地,风吹沙滚,掩房屋,埋牲畜,吞草场,为了改变“小风黄沙起,大风沙满天”的现状,王玉珊带领治沙站职工在沙窝子里搭起帐篷,王玉珊下定决心要和风沙做一场殊死的斗争。他带领技术员走遍了每个作业区的沙沙梁梁。在总结过去治沙造林经验的基础上,王玉珊大胆地提出“现有的点连成片,把片连成洲”的方案,他带领治沙站职工在沙窝子里搭起帐篷,揣上玉米窝窝,向荒沙宣战。他和全站职工一干就是20年,黄陶勒盖作业区、新街作业区、阿鲁图作业区……一个个变绿了,一座座沙丘固定了。

30多年前,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的黄沙“能吃人”,风一刮就是40多天,遮天蔽日,呼啸狂吼,人满身满嘴,就连鼻孔都灌满了沙子,憋得人喘不上气来。抱着“宁可治沙累死,也不愿意被黄沙欺负死”的决心,殷玉珍走上了漫漫治沙路。她克服了无水、无电、无路及病魔困扰的种种困难,三十年如一日……还有在大漠中恢复植被10万亩的地地道道牧民乌日更达赖和走进库布其沙漠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訾德清等。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鄂尔多斯人由最初的惧怕沙漠走向抗拒沙漠,由防治沙漠走进开发沙漠,由探索沙漠开始利用沙漠,从沙漠肆虐中的弱小者成为主宰沙漠的真正“巴特尔”。

胸怀世界,促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每一个鄂尔多斯治沙人,都心怀世界,做着造福子孙后代的植树造林的伟大事业。

王果香,这位曾经在基层工作的女干部,凭着执着和顽强,带领乡亲们在黄沙之中营造了一片绿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和能力。没人说得清王果香和乡亲们洒下了多少汗水,但人们却清楚地看到了那累累的战果:全乡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8%提高到2001年的24%,耕地面积由3万亩扩展到16.9万亩,粮食亩产由2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人均收入达3300元。王果香这位为百姓撑起一片绿荫的女乡长,也曾作为中国唯一一名非政府组织代表应邀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的女性,也将治沙经验带出了国门。

治沙女杰殷玉珍只认准一个理:治沙造林是改善生存、生产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不光利已,而且对社会对别人也是功德无量。

鄂尔多斯治沙人这种胸怀世界,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高度契合。相信在此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鄂尔多斯治沙经验将得到更好的展示。

鄂尔多斯林业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该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了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7%,较2000年提高14.54个百分点,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3%森林覆盖率的10倍。

当前,鄂尔多斯这个花园城市将“五大理念”的“绿色”作为把绿色作为最重底色,植树造林依然成为鄂尔多斯的风尚,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借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契机,相信其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发展的前景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