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提质增效 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12-06 12:05:07

近年来,安徽宿州市萧县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以创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动交易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2022年1-10月份,完成各类项目414项,累计成交金额约49.41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约3.01亿元。

减轻企业负担,“靶向施策”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成本优势。目前,已累计220个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响应)保证金919.46万元。支持非现金形式缴纳,进场交易项目中使用电子保函、保险保证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数达7000多笔,金额达5亿元。压缩退还时限,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限由原5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化解融资难题。积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2年以来共办理“政采贷”业务融资74笔,累计金额735万元。突破空间限制。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通过共享专家资源,有效避开评标当地专家资源受限、专家资源受地域限制两大弊端,让“数据多跑路”。截至目前,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62个。

优化流程创新,“三位一体”提升服务质量。全过程协调,实现“管办分离”。赋予发改部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职责,县发改部门担负起立项、指导、管理和项目评价工作,交易中心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服务,实现“管办分离”。智能化预警,形成“监测链条”。健全智能化预警机制,实现自项目注册到合同公开全流程、全环节预警。系统实时、智能监测进场交易项目各环节一次性办结情况,自动抓取预警环节,即时转换、归集成信用评价推送至监管平台,形成完整“预警链”。精准式解决,创新“双屏评标”。通过优化显示模式、智能增加显示空间方式,助力评标专家无障碍、高效率完成评标工作。利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连接外接设备,扩大专家可操作平台空间,提高评标全过程中的无障碍可读性,解决因切换显示视图而造成的列影响评标效率的问题,提高评标效果。自启动“双屏评标”以来,共完成1008个交易项目的评标服务工作。

提高交易效率,“智慧场地”解决预约难题。“智能选座”模式提升场地利用率。线下改造提升交易功能区,线上提供开标室(含线上开标大厅)、评标室空置及房间容纳人数等信息。申请人在线预约后,系统根据项目需求、评标专家申请人数,自动匹配相应的开评标场地,节省招标采购人和代理机构时间成本。“日历式”界面提高使用便捷度。系统以用户视角为导向,创新“日历式”信息展示界面,市场主体可按天、周、月、季度、年或自定义时间段查询及导出开标场地使用情况,不断提升系统易用性和界面友好性。“零延时”操作提供服务体验感。交易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开评标场地时,系统提供“一键变更”、“零延时”服务,最大限度规避因信息交互不及时影响项目正常开标的情形。自线上智慧场地预约系统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预约服务763人次,压缩服务时限19%,交易场地综合利用率从80%左右提升至96%。(彭裕凯)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今年以来,萧县生态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单位协同联动,扎实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安徽萧县:提升县域科创综合实力 打造创新型县城模式

近年来,萧县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既在科技创新上赢得了先机,又提升了县域创新综合实力。

安徽萧县丁里镇: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草”

萧艾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如今,在安徽宿州萧县丁里镇河头村,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