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精准扶贫之一:面向沙漠的思考,达拉特旗探索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责任编辑:李晓纬 2017-09-10 09:08:00

达拉特旗探索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

(本文原刊发于2017年9月9日,来源:《鄂尔多斯日报》,作者:王玮 马利军 张晓红,素材仅供参考)

2016年初,达拉特旗依托境内广袤浩瀚的沙漠资源,大胆设想,提出了建设库布其沙漠经济先导区的思路。先导区主要包括“先进技术光伏发电基地”和“沙漠生态旅游度假产业”两大板块。其中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规划容量为2000兆瓦,基地主要通过“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旅游”等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沙漠特色旅游、沙漠农林产业、沙漠生态治理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达拉特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沙史

治理沙漠,向沙漠要效益,达拉特旗一直在努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风沙较大,加之人为过度放牧、开垦,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达拉特旗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占到了总土地面积8200平方公里的54%,达4430平方公里,呈现出“沙进人退、沙逼人走”的态势,严重威胁和制约着近20万沙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面对困境,达拉特旗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力度,带领沙区人民掀起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沙”斗争,走出了一条“人与沙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子。改革开放近40年来,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植树造林195万亩、完成荒漠化治理400万亩、生态建设250万亩;全旗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由占总土地面积54%减少为35%,控制为29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改革开放前的18.6%和56.3%增加为29.2%和78.8%,全旗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富民强旗”的总体目标,大力改造荒漠化土地、发展富民产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昔日的大漠戈壁已经被良田碧野、稻谷花香所代替,摆脱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千亿斤粮食增产示范基地和粮食生产大县。

可以说,达拉特旗的发展史,亦是一部达拉特人的治沙史。

面向沙漠的思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达拉特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回望昨天的辉煌与艰辛,破解今天发展的难题,憧憬明天的美好蓝图。面对茫茫沙海,如何将防沙、治沙、用沙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综合利用?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向“沙害”要“沙利”?

达旗旗委副书记、旗长奇达楞太认为,过去抗沙,为的是生存和温饱;现在治沙,实现了脱贫和致富;今后用沙,必须要创新与融合。推进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必须要在发展理念、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核心技术、主导产业上求创新,坚持走一二三产业协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的多元融合发展路子。

发展思路清晰,行动迅速有力。

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发展设想提出以来,达拉特旗全力以赴推进每一项工作,并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有力支持。

目前,达拉特旗通过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部分土地租赁8万亩、土地整理(场平)8000亩、新建道路20公里及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工程。其中,完成1.3万亩场地平整工作,主要采用高大沙丘土填方到周围低洼处,实现局部场地坡度基本平整。重点建设3条道路,包括入园中央大道、北防护林道路、西防护林道路。完成部分节水灌溉系统建设,主要为防护林等提供基础配套服务。已入驻内蒙古能源建设投资集团的能建恒达一期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先期20兆瓦于2016年1月13日并网发电,日最高发电量可达15万千瓦时。

可以说,经历半个多世纪,达拉特旗完成了由防沙、抗沙,到治沙、用沙的理念性转变,沙漠不再“不可治愈”,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巨大资源宝库。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产业、民生共赢的局面,更将成为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达拉特防线。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以治沙为本,在优先开展沙漠生态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区周边建设外围防护林,防沙固沙面积达20万亩,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库布其沙漠继续向东扩展,对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达拉特防线能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建设安全优质有机食品重要产地。沙漠远离污染源,是一块有机净土,开展有机农业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光伏+农业,既可以使大量沙漠荒地得以高效利用,还保护光伏支架基础、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达到“农光互补、林光互补”。

——产业协同、多元融合的“工业治沙”模式的重要试验田。依托沙柳、沙棘等沙生植物,发展林业深加工产业,目前,已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种植1万亩俄罗斯大果沙棘,沙棘饮品加工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利用风积沙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研发出了高档节能环保型陶瓷墙砖,目前兴辉公司年生产1500万平米的陶瓷墙砖、地砖,已畅销大江南北;利用丰富的光热和沙漠资源,大力发展光伏等产业,目前库布其沙漠2GW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现一期1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

——打造国内沙漠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乐园的重要载体。库布其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已是京津冀、晋陕宁等地区很多户外徒步、沙漠汽车越野者的钟爱之地。沙漠经济先导区建成后,贯通AAAAA景区响沙湾,AAAA景区恩格贝、银肯塔拉,将形成与沿黄河经济带又一个特色经济发展组团——库布其沙漠经济带。

……

拥抱沙漠经济

贾桃今年62岁,和沙漠打了一辈子交道。“生在沙漠、长在沙漠、嫁在沙漠、工作在沙漠,一辈子唯一的梦想就是治理沙漠。”2009年,贾桃转战到库布其沙漠北缘,挑战沙漠种养殖,摸索推广沙漠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6年实现玉米亩产1900斤、沙漠优质绒山羊单只产绒2.5公斤。

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思路提出后,贾桃信心十足,“我和沙漠斗了一辈子,对沙漠有信心;达旗这么多年治沙成功,我对先导区有信心!”贾桃决定扩大建设规模,提升档次,把这里建成集现代化农牧场、会议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于一体的库布其沙漠庄园。目前,已有周边地区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青少年夏令营选择在这里开展活动。

银肯塔拉沙漠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达旗展旦召苏木、库布其沙漠东端。“银肯塔拉”蒙古语意为“和谐的草原”,800年前,这里曾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军马场,草肥水美。近代受到风沙侵蚀,这片绿洲一度缩小到只有3000亩大小。2006年,李布和兄弟三人承包下银肯塔拉7万亩沙海,开始长达12年的治沙还绿征程。如今,银肯塔拉的绿洲恢复扩大至4.7万亩,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银肯塔拉沙漠景区的人气持续高涨,旺季时游客接待量超过3000人次/天。

提到沙漠经济先导区的发展,李布和认为恰逢其时,“沙漠曾经是敌人,但现在是我们的朋友。和沙漠做朋友,向沙漠要效益,我们在沙漠开发利用上的的确确走在了前面。”李布和表示,企业将抓住机遇,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档次,推出沙漠治理保护发展的“全新样本”。

贫瘠的沙漠是生命的禁区,但不断进化的生命,却能够以各种方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与环境和谐相处。像贾桃一样,在鄂尔多斯,在达拉特旗,走过了“沙进人退、人进沙退、人与沙和”三部曲的“治沙经济家”有很多,沙漠经济先导区的建设也将引领他们在广袤的库布其沙漠中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相关推荐
中国呼和浩特市与蒙古国色楞格省开启荒漠化治理国际合作

12月26日,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蒙古国色楞格省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5周年纪念活动以线上视频形式举办。

“家门口就业”的幸福——云南中烟“项目+资金”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家门口就业,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孩子,现在生活很满足。”在复兴佳园扶贫车间工作的梁忠磊言语间,洋溢着搬迁后的幸福美好。

广西:金融助力边境地区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

如何为刚刚实现“全面脱贫”的边境地区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广西银保监局通过各种举措鼓励、鞭策金融机构实现全面下沉,从物理网点到服务延伸,从产品创新到保险跟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