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华盛顿12月24日电(记者许缘、邓仙来)“通胀”成为2022年高频词汇贯穿全年美国经济走势。自年初以来,美国通胀水平不断攀高并长时间维持在历史高位,扰乱民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为抑制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3月以来实施了大规模加息举措。但激进加息也为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埋下衰退隐患。
通胀
若为2022年全年美国经济选出一个关键词,“通胀”将当仁不让以高票当选。今年上半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势凶猛,从汽油价格到肉蛋奶等生活常备食品,美国物价全面攀升。今年下半年,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加之供应链瓶颈问题逐步好转,CPI环比涨幅趋缓,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上涨明显,尤其是核心CPI居高不下,凸显高通胀或长期困扰美国经济。
受新冠肺炎疫情扰乱全球经济和供应链等症结影响,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通胀已经占据美国经济“主旋律”。劳工部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CPI同比涨幅达到9.1%,刷新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值。当月,汽油价格一度突破每加仑5美元大关,能源价格同比大幅增长41.6%。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来到10.4%,创1981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更受美联储青睐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也在6月上涨6.8%,创1982年以来最大同比增幅。
下半年,美国通胀涨势稍有好转。劳工部的数据显示,11月CPI环比涨幅降至0.1%,同比涨幅也较10月收窄0.6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则上涨6%。尤其是居住成本居高不下且涨幅自年初以来持续扩大,表明价格压力已经更多地从商品领域扩散至住房、医疗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加之美国就业增长强劲对需求构成支撑,通胀势头或短时间内难以逆转,通胀率仍将在一段时间内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物价飞涨让美国民众生活更加困苦。网络借贷公司借贷俱乐部(LengdingClub)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1%的美国人、即约1.57亿成年人成为“月光族”。通胀对所有收入阶层的美国人都造成了经济困难。即便是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高收入人群中,也有35%的人维持着“月光族”的生活。
与此同时,通胀和利率飙升让美国家庭债务大幅膨胀。美联储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债务跳涨3510亿美元,为2007年以来最大增幅。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涨幅也达到3100亿美元。纽约联储经济学家认为,家庭债务不断攀升反映了强劲的消费需求和更高的物价水平。随着家庭债务增加,拖欠债务的情况也日益增加。
加息
通胀持续“高温”逼迫美联储紧急“救火”。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七次会议加息,其中连续四次会议加息幅度达到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不足一年内从接近零快速升至4.25%-4.5%之间。这也创下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初遏制高通胀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行动。
美联储12月13日至14日召开今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到4.25%-4.5%之间。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4日表示,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全部效果“尚未显现”。美联储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打破了市场有关美联储或在2023年下调利率水平的猜测。
根据美联储14日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所有成员均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将在2023年升至4.75%以上。其中10名成员预计利率水平将升至5%-5.25%之间。5名成员预计明年利率区间将升至5.25%-5.5%之间。
美国彭博新闻社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初继续加息,分别在1月和3月两次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同时,经济学家预计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将在2023年达到4.9%的峰值,这也与美联储作出的最新预测相一致。
美联储在通胀初现端倪之时未能及时出台举措遏制苗头饱受外界诟病,而今年以来为“纠错”而进行的快节奏加息也大幅扰乱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在一场智库活动中坦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为恢复价格稳定而实施的集中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可能会产生外溢效应,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经历的本轮通胀最初是由过度需求和供应链中断推动,而非工资和物价水平的螺旋上升所致。因此,美联储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无法根治引发这类特定通胀的根本原因。紧缩政策只能通过进一步减少投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对重新稳定通胀预期产生“间接影响”。
衰退
时至今日,美联储大规模加息举措不仅未能有效明显缓解通胀涨势,反而对本国经济增长构成阻碍。根据美联储最新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截至11月底,美国物价水平继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各地普遍认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也有所加剧。
美联储最新预期也显示,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或均维持在0.5%的低位,失业率或在今年升至3.7%,并在2023年进一步升至4.6%。与此同时,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率或升至5.6%,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为4.8%,分别较9月预测上调0.2和0.3个百分点。明年,美国核心通胀率有望回落至3.5%,但仍远高于2%通胀目标。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加布里埃尔·乔多罗-赖希(Gabriel Chodorow-Reich)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前景已经浮现,只是衰退程度大小的问题。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疫情期间居民储蓄升高以及政府援助帮助稳定了消费者支出,但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正在“侵蚀一切”。随着美元走强,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将继续走高,“很可能使(美国)经济脱轨,引发轻度甚至严重衰退”。
根据彭博社11月1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经济学家普遍预计,随着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加之通胀长期巨高不下,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从10月份的60%升至65%。而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或在2023年上半年来到3.7%,高于10月和9月预测的3.4%和3.3%,且明显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及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都意味着,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布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持续广泛高企的通胀引发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加之俄乌局势造成的持续供应中断和粮食危机,全球经济前景较此前预期更加黯淡。IMF在其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放缓至3.2%,并在2023年进一步收缩至2.7%。这也是自2001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以外的最弱增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报告中警告称,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继续加息和出售资产造成企业借贷成本不断上升。鉴于非金融企业目前的高杠杆率,不良贷款或急剧增加并引发破产潮。“如果货币政策机构无法迅速稳定通胀,政府可能采取进一步财政紧缩措施,这只会加速更严重的全球衰退”。
报告敦促发达经济体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避免全球经济遭受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更严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