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青海林草局李晓南:“柴达木”枸杞走出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发展之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12-28 17:02:55

新华丝路西宁12月28日电(李文昕)12月28日,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青海“柴达木”枸杞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在介绍《白皮书》内容时指出,“柴达木”枸杞走出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为中国有机枸杞产业发展做出了良好探索。

据李晓南介绍,“柴达木”枸杞来自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有机化生产优势造就了“柴达木”枸杞的特殊品质和卓越的营养功效,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青海省的规划和支持下,“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定位鲜明独特,发力明确,将坚持发扬自身特色,贯穿绿色有机理念,严保品质,抢抓机遇,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走入千家万户。

据介绍,“柴达木”枸杞种植环境生态优越,具有独特的高原优势。主产区集聚于平均海拔2800-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产区位于青藏高原无污染、原生态的超净区、生态区,平均日照时间超过10小时,为枸杞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绿色原生环境。此外,产区内通过欧盟、农业农村部有机认证面积超20万亩,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在绿色有机环境中孕育出的“柴达木”枸杞果实超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达到每50克少于280粒的国际特优级标准。同时,“柴达木”枸杞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黄酮、多糖等多项成分指标都达到国标特优级别,是药食同源高原特色林产品。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制定实施了加快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的意见、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推进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品牌战略、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持续推动“柴达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此,“柴达木”枸杞现已具有雄厚产业基础,全省已建立标准化枸杞生产基地70万亩,年产干果10万吨,是国际国内最大的枸杞种植地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柴达木”枸杞产业被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林草支柱产业,确立了打造中国有机枸杞产业先行示范区的目标,确定了“强基地、稳面积,增有机、优结构,育品牌、拓市场”的发展路径。

李晓南表示,当前,适逢消费升级的大时代,国际国内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有机化、高品质、富营养的“柴达木”枸杞正迎来战略发展期、黄金成长期,应进一步发挥高原优势,顺应市场趋势,全面推广“柴达木”枸杞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助力青海省成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典范。

《中国青海“柴达木”枸杞白皮书》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组织业内专家与科研机构严格遵照科学标准编制而成。全书共八章34节,系统介绍了“柴达木”枸杞历史缘起、独特优势、生产发展、产业体系、发展环境、产业价值、国内产业概览、发展展望等内容,旨在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柴达木”枸杞,推动“柴达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青海2022年释放出口退税红利1.2亿元

2月9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获悉,2022年该省释放出口退(免)税政策红利12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4%,有效提振了外贸企业发展信心。据统计,青海省进出口总值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35.5%,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

青海累计为超22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约7759万元

​2月2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获悉,自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实施以来,该行持续推动青海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分公司落实落细国务院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决策部署,累计为青海省超22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约7759万元。

青海省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亿元

1月29日,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2022年,该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青海省技术交易总量稳步增长,共登记技术交易合同113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13.48%。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