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国家治沙经验谈之三:以色列的防治模式实例与启示

责任编辑:李晓纬 2017-09-11 10:27:09

(本文摘编自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包英爽、卢琦的论文《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国际经验》,素材仅供参考)

以色列属西亚国家,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为2.8万多平方公里,以色列北部是山区高原,中部是丘陵地带,由中部向南延伸是沙漠地区,其中丘陵和荒漠约占90%。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以色列位居沙漠边缘,降雨量少,年降雨量20~800mm,水资源严重缺乏。为克服区域缺水,以色列将境内所有的水源联合在国家整体管网内,由主要管道并利用各种输水管网将水自北部运送到境内中部和南部干旱地区,以先进的沙漠温室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享誉世界。

从以色列建国开始,荒漠治理成了事关以色列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受到了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其第一任总理本古里扬,不仅在执政期间积极倡导治理荒漠,而且离任后又举家迁入内盖夫地区,从事荒漠治理直至逝世。以色列有完善的荒漠治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农业部负责管理,政府各部门间成立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研究并确定荒漠治理的重大问题。荒漠治理具体实施工作由专门的机构——犹太人基金会(JNF)负责。

1. 土地退化防治的法律法规

(1)水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

1959年,以色列颁布实施了《水法》。《水法》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于荒漠治理、农业开发以及出口农产品等的用水实行低价的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等。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以色列已建成全国输水网络和现代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基本上普及了滴灌、喷灌,同时还大力推行雨水截蓄、污水利用、管渠防渗、海水淡化等开源节流技术,使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5%,名列世界前茅;已能自产95%的粮食,并有多种农畜产品出口;但其水资源开发量仅占总水量的60%~65% 。

(2)土地开发利用的法律规定

1965年通过的《规划与建筑法》规定土地的开发权属于国家,公共单位和私人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行建筑和土地开发活动。1995年11月第22个“国家总计划”确定未来25年林地面积要达到1606km2,相当于现有国土的7%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的15%。

(3)改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以色列《森林法》规定以水分平衡和“适地适树”原则来确定植树的多少和树种的搭配;凡造林的地方禁牧等。

1963年,以色列颁布了《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法》,首次提出对自然栖息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法律保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立了10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5%。    

以色列还出台了《森林保护法》,也称黑山羊法,对放牧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实行放牧许可证制度,放牧只能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采取通过在特定季节的特定区域控制载畜数量和种畜的方法,减轻了草场的退化,防止了内盖夫北部草场荒漠化。

2. 土地退化防治的项目

(1)稀树草原化项目

稀树草原本是热带干旱地区的一种自然植被景观,介于热带季雨林与半荒漠之间,其特点是以草本植被为主,散生一些孤立木或树丛。以色列仿照这一热带自然景观,于1986年由犹太人国民基金会(JNF)在内盖夫荒漠启动了稀树草原化项目,其目的在于增加荒漠地区的生物生产力和旱地利用的多样性。确立的三大目标是:在退化土地上建立和经营人工稀树草原;在保护旱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采取生态和水文措施培肥土壤以增加生物生产力;干旱地区径流集水技术的推广及降雨、径流、土壤湿度和动植物间正效互作的模式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系统生态方法。

(2)内盖夫行动计划

内盖夫行动计划是在前总理拉宾亲自倡导下,以色列政府将开发内盖夫列为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农业部、犹太全国基金会和犹太协会联合组织于1995年启动了国家荒漠治理项目。计划建设的项目有:增加7000万m3的生活用水;筹建革新型温室公园和温室带;新开柑橘类果园和油橄榄种植园;投资2500万新建薄膜大棚集约养渔塘;复垦土地1.2万hm2用于农业生产、居民区建设、改善和美化生存空间。

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节水灌溉

以色列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源效用,已达到水肥配套、定时、定量完全自动控制。大田滚动式喷灌系统可根据空气温、湿度自动喷灌,自动调配水肥比例。花卉、瓜果和蔬菜的栽培多采用滴溉技术。滴灌的优点是定时、定量自动灌溉,在北部地区,特别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北部农业区,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政府开展了防治次生盐碱化的科研与实践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次生盐碱化上,主要是改进灌溉技术,废除漫灌和超量灌水等。

科学的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加上机械化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农业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大约5%的农业人口不仅养活了90%以上的城市人口,而且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目前,以色列已占据40% 的欧洲冬季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数十年来,以色列集中力量研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和开发,已探索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喷灌、滴灌、微喷灌、微滴灌技术,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法,特别是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取得了较大成功。目前,以色列全国农业灌溉面积已全部实行喷灌、滴灌化,其中滴灌面积已经占以色列灌溉面积的85%以上。

(2)“边缘水资源”开发利用

以色列对其称之为“边缘水资源”(废水回收、人工降雨、咸水淡化等)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并通过各种节水措施,使之在农林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地表径流集水,主要是在流域内分级设立一些集流坝、蓄水坝、坡面采流、沟道集流工程,将雨季降水形成的不固定水源收集起来用于农林业生产。二是深层地下苦咸水开发,特别是在南部地区,把苦咸水与淡水混合通过滴灌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和渔业,不仅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也有效地防治了土地盐碱化,且利用苦咸水灌溉的作物品质良好。三是加强对民用废水的收集处理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大型废水处理厂,最大一处可处理半径30km范围的城市废水,年处理能力30万m3。目前,全国已将80%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整个农业用水的20%。在内盖夫沙漠地区2.4亿m3用水中,从北部输送的淡水占44%,经处理的城市循环水占48%,地下微咸水占8%。废水的回收利用增加了水源、减少了环境污染,民用废水的处理和利用有望成为以色列未来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

(3)水资源保护

以色列也非常注重水源保护,防止水质退化,在加利利湖区,不仅有专门机构长年监测水质变化,研究各种生物、矿化物对湖水的影响,而且在湖区周围采取了生物—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农用废水对湖水的影响;还注意调整农田耕作方式,减少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而对湖水造成的污染。通过水价来作为农产品生产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用好水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实行不同收费标准,普遍限额用水,限额以内低价,超额加价。为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水情况,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灌水标准和最佳灌水期,对于超标用水同样实行高价收费。对荒漠改造、林业建设、农业开发用水则实行低价优惠。

4. 高效集约化农业

(1)集约化经营模式

以色列95%以上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约占5%。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采取较为独特的集体农场(基布兹)和农业合作社(莫沙夫)两种形式。集体农场(基布兹)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国家所有,从国家租赁土地,所有生产、劳动力、收支、文教、卫生、治安等都由集体统一组织与管理。以色列全国共有270多个基布兹,平均每个基布兹约有100个农户、400—500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2%。农业合作社(莫沙夫)使用的土地也需向国家租赁,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社员可雇工,也有权直接对外出售产品。社内有不可分割的公有财产,实行民主管理。以色列全国共有450多个莫沙夫,每个莫沙夫平均有约60个农户,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1%。

基布兹和莫沙夫这两种组织形式占据了以色列农业资源和农业劳力的95%以上,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由于这种组织形式,再加上基本兹和莫沙夫之间还在多种形式的再联合、再合作,因而使得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有了极高的组织化程度。

(2)完善高效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为贫瘠、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之一,国家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统一管理。以色列于1964年开始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将北部的水一直输送到南部的干旱沙漠地区,形成覆盖全国的供水网络,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输水管道化。全国的生产、生活用水靠四通八达的地下国家输水管道供给。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 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技术不但节水,而且为发展高效农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3)“温室大棚”式的保护性农业

以色列还利用滴灌技术发展“保护农业”,其基础是温室大棚。干旱土地上的温室大棚里的蒸发可以控制到最小,夏季需要降温,在某些干旱地区冬季的夜里需要加温。与“保护农业”相关的技术包括:合成纤维织物、降温和加热设备及其机械系统、滴灌和添加肥料的设备、作物生长基、昆虫传播花粉等。温室大棚在不同的季节和每天不同的时间里根据需要,或者全部打开,或者部分打开,做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害虫进入,因此很少使用杀虫剂。温室大棚里的农业生产是集约化的,高效使用水、土壤和空间。利用温室大棚的干旱农业大大减轻了对土壤资源的需求压力,也是防治荒漠化的技术之一。“保护农业”主要生产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除此以外还有利用作物残余物覆盖地面,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养活水的径流量,改进渗透率,作物育种等。

(4)高科技农业生产

把高科技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农业,是以色列农业的一大亮点,也是以色列农业具有强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现代科技渗透到灌溉、施肥、种子、栽培、管理、节水灌溉设备等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农业科学研究也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这一中心进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色列以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十分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及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他们利用生物技术和其他手段,不断培育出品质优良、抗病抗虫,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力条件的作物种子、种苗,以先进的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优良作物品种。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以色列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高,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包装、运输等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力。三是注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在以色列的农业方面都得到了综合应用,例如温室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气象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制冷、通风和加热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形成人工小气候,使作物处于最适宜生长的环境;生物技术、灌溉技术和农艺措施等的综合配套,使农业生产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而且产出投入比大,从而形成了农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5. 对我国的启示

(1)以科技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世界各国在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越来越重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所需的喷、微灌设备,低污染动力机械,节省能源、减少对土壤破坏的联合作业机械等,都体现了科技的重要性。我国应加大土地退化防治过程中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切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制定有效的土地退化防治中的技术支撑体系。

(2)科学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以色列制订了《水法》,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对地上、地下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用水由政府统一分配。采用节水技术,以色列十分重视节约用水,经过长期研究与开发,已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蓄,以色列修建了大型的北水南调工程,通过此输水工程,使内盖夫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所缓解。大力开发地下微咸水,以色列研究出了微咸水灌溉技术,培育出了适应微咸水的作物品种,促进了微咸水的开发利用。实施生活废水回收再利用,以色列大中城市的生活废水回收系统很完善,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缓解了淡水短缺问题。

(3)推行节约理念,发展高效农业

以色列农业之所以发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先进的发展理念。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全民都具有节约意识,可以大幅度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那么资源节约型社会就会很快实现。此外,我们应该借鉴以色列在南部沙漠地区大规模推广温室和网棚种植的长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由于种植产出高的经济作物,而且与水分生产效率精密结合,综合考虑还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沙漠绿洲能够出现而且规模逐渐扩大的根本所在。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在缺水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且不适宜过度开发的西部旱作区因地制宜合理采纳,在西部开发中发挥作用。

相关推荐
青海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

52岁的蒋志云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自然资源局三江源办公室主任。该县土地总面积997.4万亩,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42万亩(沙漠面积142万亩),分布在木格滩及周边地区,涉及全县6个乡镇。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果——生物多样性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治沙——中国特色的治沙路

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在欠发达的沙漠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环境与发展双赢的道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模式正用“变征服沙漠为善待沙漠”演绎着这场前所未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