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激活珠三角水运“一盘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3-02-04 10:29:54

新华社深圳2月4日电(记者毛思倩、王丰)近日,在广东佛山顺德北滘港码头,佛山市美的报关有限公司申报的电烤箱、洗碗机等货物被运上诚祥398号驳船,办结通关手续后,通过内河驳运至深圳蛇口码头,直接登上货轮发往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这批家用电器出口环节的无缝衔接,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

据悉,受珠三角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限制,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货物必须通过驳船运至深圳港,企业需奔走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物流和时间成本随之上升。

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海关等部门联合创新实施“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将深圳港口货源腹地纵深拓展至珠三角内河沿线码头,将传统“转关模式”精简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2020年,深圳和顺德两地政府部门和港口企业积极协调沟通,试点实施“深圳蛇口—顺德新港组合港”,“两次报关”变为“一次报关”,首次实现“跨关区两港合一”。3年来,组合港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构建了以深圳港为枢纽港、内河港口为喂给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已与佛山、中山、珠海等9个地市开通了26个组合港。2022年,深圳港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21万标箱的作业量,同比增长86.22%。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