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肥东:小菜市大变样 “烟火气”里劲吹“文明风”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3-16 09:00:13

早上5点天还没亮,家住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梅桥社区汤小郢的王红云简单洗漱一下,步行5分钟来到了农贸市场自己经营的蔬菜摊位前忙活起来。

此时的农贸市场内,陆续有和王红云一样的经营户也开始忙碌起来,暖意渐浓。

揭开大油布、摆菜、洒水……王红云出摊的动作行云流水般熟练,前后不足10分钟,她已经忙完。

“以前出摊菜要从家里运过来,再一样一样摆上,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每天收摊菜不用运回去,这里到处都有监控,还有值班人员夜间巡逻,也不怕被偷,直接盖上大油布就收摊,出摊再直接揭去大油布,方便多了。”王红云笑着说。

梁园镇农贸市场建成于1983年,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此前,由于年代久远,硬件设施非常简陋。

去年,肥东县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个旧农贸市场实现了“逆龄生长”。接通水电、新建台面、地面硬化、分区域规划好摊位、安装好顶棚,不仅能挡雨还隔热……摊主们干劲更足了。

“菜市场干净、好看了,年轻人也愿意来这里买菜了,生意自然就跟着好了,一天能卖四五百元钱,比以前多卖近一半钱呢。”王红云的脸上乐开了花。

“一目了然,现在买菜真方便,要买什么菜直接看着区域牌就能找到,以往要在里面转半天才能找到。”54岁的群众周维新对此赞不绝口。

此时,肥东县店埠镇镇北社区的北苑农贸市场里63岁的摊主李进年也同样幸福地忙碌着。

“以前是露天菜市场,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我们就泡在水里卖菜,尤其是冬天,特别冷。现在条件太好了,再也不要遭受风吹日晒雨淋了,一天还能卖千把元钱。”李进年对升级后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菜市场很满意,脸上的笑容分外灿烂。

“这里是自产自销区,专为周边群众销售自家产的农特产品所规划,全部免费开放。”店埠镇镇北社区党委副书记苏子菊指着农贸市场里一处热闹的院子介绍说,“他们卖的菜都是正宗的农家菜,更受群众喜欢。”

“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就拿出来卖,以往蹲在马路边上卖,不仅灰尘大还不安全,有了这个地方后,我们都喜欢,一天也能卖六七十元钱补贴生活。”78岁的刘道凤开心地说。

此外,升级后的菜市场,还修建了专门的停车场和公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摊主,也让整个农贸市场从外到内都透着文明、干净和有序的气息。

如此群众爱逛、摊主喜欢,集烟火气与颜值于一身的城镇农贸市场,肥东县2022年共改造了19个,其中2个城区菜市、17个乡镇菜市。

据悉,为了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肥东县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相结合,开创性地采用政府兜底的方式,为菜市改造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采用集中审议改造方案、分批招标的方式加快工作效率。

针对改造中遇到的问题,肥东县还成立两个工作组,形成问题定期交办、工作进展督办“两项机制”,从而跑出了文明菜市建设“加速度”。

2023年,肥东县还将计划改造提升13个文明菜市,积极探索菜市建设管理和改造提升路径,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网红菜市,推动健全菜市长效管理机制,提升菜市管理水平,让菜市既有“烟火气”,又有“文明风”。(彭红玲)

相关推荐
合肥肥东:“文旅+创新”让故乡IP狂吸“年轻粉”

近年来,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通过创新表达、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等手段,擦亮包公故里IP,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传递清廉精神,圈粉年轻一代,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国内首个中子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在合肥肥东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2025年3月25日下午,合肥肥东县长临河镇中子科学技术科普馆在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合肥肥东:巧搭“鹊桥”留人才 为冲击“3个千亿”目标聚智赋能

近年来,聚焦“引才”“育才”“留才”三个维度,肥东县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不断强化制度、平台和服务三重保障,真心实意吸引人,真金白银“抢”人,聚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来肥东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