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多措并举下好粮食丰收“先手棋”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3-24 09:55:28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作为粮食生产大县,2022年秋种面积237万亩,2023年春耕预计面积16.65万亩。春耕在即,农时紧迫,埇桥区多措并举,下好粮食丰收“先手棋”。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埇桥区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截至2022年底,完成项目进度93%。2022年底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97万亩,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0.5%。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农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便利,田间道路及周边设施完善,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基础地力条件。

农民种地收益显著增高。2021年全区小麦生产情况较好,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18.6公斤,属丰产年份。粮食收购价格为1.23元每斤。因此,每亩小麦收益1275.8元。扣除小麦生产成本650元(人工成本不计入),2021年每亩小麦净收益625元。2022年,小麦亩产取得新高,平均亩产540公斤,且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上涨至1.52元每斤。每亩小麦收益为1641元。生产成本比2021年略高为665元。2022年小麦每亩净收益976元。同比增长56%。种地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得农民的耕种热情十分高涨。

种粮补贴促进粮食生产。2022年,全区积极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52.16万亩,每亩补贴80.13元。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面积237.3万亩,补贴分三次拨放,分别为每亩19.08元、8.57元、9.95元,合计37.6元。如农户自耕自种,种粮每亩补贴合计117.73元,相当于补贴了种粮总成本的17.6%,显著增加了农户的种粮收益。

下一步,埇桥区将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管护力度。通过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工作宣传力度,向农户宣传工程建后管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激发群众在发挥工程效益的同时,自觉维护工程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工程建设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资产移交,将工程管护认证纳入日常工作当中,加大工程巡查力度,加强工程管护意识,保证管护人员资金支持,使管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恢复农户复耕积极性。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种粮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缩小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收益的差距。提升种粮的规模化,集中度,鼓励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种粮。另一方面,农业部门要注重提升耕地保护的系统性,加强土地整治、加大农业机械装备投入、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补足地块面积和产量能力。真正统筹好农民的钱袋子和米袋子,缓解种粮不赚钱的问题。(王宇峰)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大力推进信用监管 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宿州埇桥区积极推进“执法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监管,不断营造重信、守信、用信、增信的营商环境。

安徽宿州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调研 (萧县)座谈会召开

6月6日下午,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赴萧县调研贯彻落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展情况,调研萧县“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相关工作情况。

安徽宿州埇桥区:保障夏粮机收作业 抢收小麦颗粒归仓

安徽宿州埇桥区抢抓晴好天气,积极调配收割机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人停机不停,帮助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