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历经2500多年,城址依旧未变,“一轴两环”的城市发展与“百桥千街”的原始风貌,在“古城如何保护利用”的命题中得到平衡与彰显。绍兴赓续历史、传承文脉,焕新肌理,织补功能,用艺术激活一个社区,用文化激活一座古城,在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和改善民生中“一举三得”,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有机更新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3年的挥毫用墨,绍兴古城这幅画卷,已意韵自成,生机盎然。3年里,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30多个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先后投运,从文化、内涵、特色,到风貌、韵味、功能,绍兴古城在保护传承中,不断活化利用创新,搭建起面向世界的文旅融合大平台。
把古城还给世界,用大手笔写大文章
把绍兴古城打造成为长三角“最不易被模仿”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复制的文旅大品牌,“把古城还给世界人民”!市委市政府“双城计”、“活力城”的决策与实施,使9.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开始脱胎换骨,千年古城的“复兴”成为现实。特别是近3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绍兴文化高地”的总体部署和“建设网络大城市”的战略目标,绍兴市文旅集团以“古城更新排头兵、文旅融合先行者”的使命担当,开拓创新、活态利用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总体布局,坚持高标准谋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攻坚克难,先后实施了32个文商旅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从2020年至今,已经建成投运了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阳明故居及纪念馆、绍兴饭店二期、古城北入口、孑民图书馆、北纬30°展示馆、气象馆、清廉馆、大禹纪念馆、兰亭研学游营地,塔山、蕺山、环城河等景观提升和亮化工程。
一个项目就是一篇大文章,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文旅融合目的地,每一个项目都为古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城墙古韵悠悠,如龙卧伏,在蕺山中若隐若现。漫步城墙,一步一景,城墙与蕺山栈道连成一体,悠悠古韵与绿色生态相融。古城入口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近3万平方米。项目以解放路为中轴,形成东、西两个片区。作为绍兴古城的新地标和进入绍兴古城的第一印象,一段古城墙和城楼,古韵横生,韵味悠然。这里新建古运河文化公园、地标性建筑、绍书房、名人书房、状元书房等,成为一个集文创、文修、文娱、文教于一体的文商旅深度结合的集聚区。一段古韵,使这里既有地方传统神韵,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营造一个高质量和精心策划的公共空间及文旅商业融合的氛围。
古城北入口城楼和城墙,重塑了城市入口的形象。它东连书圣故里,西接阳明故里,古城东西两个名人故里连成一片,如一鸟之双翼,相互呼应,并激活了古城北入口处文化旅游形态。
古城北入口的古韵缓缓延至上大路。王阳明故里的一片古韵,为人们带来阳明心学圣地气象。碧霞池水清清,石门框古韵依旧,饮酒亭临水而立,阳明伯府第遗址上营造出阳明先生当年生活情境。
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总投资80亿元,占地面积1356亩。阳明故里分阳明纪念馆、伯府、吕府、西小河、上大路河、越城坊和景区南入口七个片区。绍兴恢复修缮吕府、阳明故居,打造黄酒文化主题旅游综合体、西小路闲逸主题文化街、上大路绍兴特产文化体验街。其中阳明故居项目以“具象化表达和演绎性恢复”为原则,主要新建伯府大厅——心厅、阳明纪念馆及其展陈等;着力打造碧霞池、天泉证道场景和伯府前广场等景观。阳明故居及纪念馆以最大的本真性还原当年伯府的中轴线,重现伯府大埠头、古坊残基、碧霞池、石门框、饮酒亭和观象台等绍兴心学祖庭的历史面貌。这里已成为一条阳明“心学之路”和一个多层次的核心文化地标。
走进阳明故里,古老的遗存仿佛是一代心学大师的气息,弥漫在王阳明故居周边。王阳明故居前,古朴的墙壁、青翠的龙山、飘浮的白云及西小河畔的民居和河流,都让人感受到阳明先生生活的空间如此真实地存在。阳明先生仿佛衣袂飘飘,穿越500年时空,又回到故地。王阳明故居伯府第及纪念馆建成后,与阳明洞天、阳明墓一起,构成了全世界阳明心学爱好者向往的心学圣地。
阳明故里古韵向南延伸,穿过仓桥直街,延至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空间。徐渭艺术馆在对周边历史街区的院落、肌理和色彩进行提炼运用的同时,创造了有节奏的、流动的、静谧的、适应于当代艺术的陈列空间,并通过新型材料的运用,追求一种与中国传统审美相吻合的黑白元素,产生永恒感和东方神韵。该馆与绍兴师爷馆、青藤书屋及周边老台门构成了巨大的艺术空间,成为古城文化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在大禹陵景区西侧建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大禹纪念馆。该馆由中国建筑界泰斗、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设计,建筑外形以“禹铸九鼎”为设计理念,磅礴大气,彰显大禹统领九州的王者风范。纪念馆选址尊重自然秩序,注重与周边景观及山水环境融聚。建筑自然过渡至会稽山脉之中,并与远处石帆山顶大禹铜像遥相呼应。通过地景的设计,重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天、地、人”和谐共存的目的。大禹纪念馆为全球华夏儿女寻根追念中华民族先祖提供了新的载体。
一个个大项目是大手笔书写古城保护利用的大文章,面向世界破题立意,面向世界搭建文化旅游大平台,以文旅融合的最新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好的故事和江南绍兴最美的风韵。
用加法重塑古城,用乘法赋能古城
古城的根如何固?古城的魂如何守?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市文旅集团在打造古城文旅大平台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名城委的要求,用减法恢复古城,用加法重塑古城,用乘法赋能古城。
王阳明故居伯府第建成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游人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考古遗存,看到了以史料为依据恢复的伯府第,感受到了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地。伯府第在传承文物遗址信息的同时,已成为闪闪发光的绍兴文史品牌。
王阳明故居的建设,保护了西小河历史风貌,对凌乱不堪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对低矮破旧小房屋进行拆除,对阳明周边民居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用水、用电、公厕等各种环境,营造了一个新的文化空间,并结合民居保护,在阳明文化空间植入餐饮、民宿,依托传统老建筑状元第,同气相求,建造特色民宿,使这一带有了伯府第、古街区与景区相融于一体的生活体验空间。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胡坚锋说,伯府第依据考古信息重修而成,以文物完整地传递出古代阳明文化信息,并对古代留下的信息加以保护。对阳明故居周边,则采取“止水维护”文物保护手段,把文物500年前的原真性信息保护起来。阳明故居建设,以古典木结构之美,加以传承体现。观象台、碧霞池、大埠头、石坊残迹,原来“淹”没在民居之中,现在既得到了保护,又更加突出,更加闪光。
一座伯府第,活了西小河历史街区和新河弄历史街区。伯府第成为心学圣地、国学高地,成为古城最有价值的木结构建筑的代表,提升了绍兴古城的品位。
古城更新,重塑了绍兴文化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文旅效应。青藤书屋原是小面积的名人故居,无法彰显徐渭在中国绘画史大写意画鼻祖的地位。徐渭艺术馆建成后,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更有效地激发了片区活力,做到了以青藤书屋为原点,凸显了徐渭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打造出文化创意街区,更新中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传统街巷肌理,留存历史记忆;同时,融入了艺术时尚、智慧科技、产业文创等元素,赋予这个传统片区以新的生命,使之极具时尚感和生机活力,成为网红打卡地、消费热点区。青藤别苑的改造,榴花斋的更新,青藤书苑的再利用等等,植入现代产业、培育新型业态、营造消费场景,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在城市更新中完善了城市功能,这里已成为中国书画集中展示高地。
市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仲丽华告诉记者,绍兴建设孑民图书馆、阳明纪念馆、名人馆、清廉馆、气象馆、师爷馆、北纬30°展示馆等,这些馆和绍兴博物馆、名人故居,使绍兴从有围墙的博物馆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又有了新的飞跃。这些各式各样的场馆,挖掘、整理出了绍兴的传统文化。游客来绍兴,只要看完绍兴的馆藏,就能了解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和绍兴的历史,游客可来此沉浸式体验。原来人们不知阳明故居,伯府第重修落成后,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阳明伯府,形成了阳明热。各种场馆的建设带动周边的发展,展示出绍兴更大的文化平台,激活带动了文商项目的融合。
古城里要解决的是两个矛盾,一个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一个是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市文旅集团总工程师沈波说,首先是确定古城项目功能,选好址、梳理好文脉,在不破坏街区街巷肌理的同时,对不和谐的进行改造重建,对高层进行降层或拆除。如王朝大酒店、新华书店、绍兴大厦、综合执法局、地税局、原市政府等大楼进行削层改造,并与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文物保护相结合,通过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新的空间。历史街区有两个痛点,一是居住条件不好,阴暗潮湿,采光差,二是交通拥堵。古城项目要解决好周边停车、游线出口、入口等问题,顺便把周边民居环境改造好。
自2019年开始到现在,古城在保护利用中,注重布局产业,用减法恢复古城,用加法重塑古城,用乘法赋能古城。如此,古城方能真正成为面向世界的文旅大平台。
绍兴古城保护,走出了活态保护的新路
古城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特别是古城项目群中的有些项目,一直在议论中前行,在改进中不断向前推进。但有一点,人人皆可看到,一个个项目的推进,激活了一个个片区,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
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阳明故居一带激活了古城“一池春水”。刚建好的孑民图书馆项目,也激活了越城区原第五医院地块,这里的整个项目由孑民图书馆、孑民剧院和蔡元培广场三部分组成。其中,孑民图书馆总投资约1.4亿元,以白墙黑瓦为主体建筑,植入绍兴传统文化元素,入口运用传统建筑中的照壁形式来展现,与蔡元培故居产生“新”与“旧”的对话,成为研究、学习、弘扬蔡元培先生思想的文化新空间。
北纬30°展示馆由原规划展示馆改建而成,这里将展示北纬30°上的世界、中国、绍兴的独特文化地理现象,突出绍兴文化底蕴和“未解之谜”,以独特的视角、奇特的灯光等配套相关的体验类项目。它与一路之隔的绍兴名人馆、清廉馆、气象博物馆等一起,为提升古城内涵、展现文化魅力,注入新动力。
绍兴饭店改扩建提升工程位于府山北麓,项目从场地周边的自然山水环境着手,对越子城历史文化片区的传统建筑进行现代演绎,打造府山怡、府山隐等片区,提升绍兴饭店对外接待能力。府山隐充分融入府山山水环境,打造中央叠水景观。建筑整体与传统形式呼应,与古为新。府山悦对原有古樟树进行保护,对原有张神殿进行修缮,让新与旧进行对话。建筑风貌上以白墙黑瓦为主,呼应绍兴传统民居风格。绍兴饭店由此成为城市风光秀美的真正“会客厅”,并与西小河街区、阳明故里、仓桥直街融成一体。
“绍兴古城项目群建设是对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延缓古城衰老的好方式,这是必然趋势。”绍兴城市史研究专家、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专家、绍兴市志原总篡任桂全说,古城保护的途径国内外有三种选择,一种是静态保护,原封不动地保护;一种是动态保护,本质是在保护中修缮,在修缮中保护;第三种是活态保护,通过保护让古城“活”起来。这几种保护方式各有优点,静态是不问结果的本真性保护,动态保护是破了、倒了再来保护,这两种都是被动保护。第三种是主动的保护。古城保护的方式走过了从消极到被动到主动的历程。古城项目群是对古城的主动保护,是活态的保护,活态的保护才应该是保护古城的方向。
古城要走活态保护途径,让文物、古城活起来。这是活态保护的方式。任桂全认为,“活”的保护有三种意义。有利于唤醒城市记忆。许多古城记忆是模糊的,更谈不上应用和理解。一个阳明洞天的保护,分清三个阳明洞天,让人们知道阳明洞天真的在绍兴,有利于还原真实的历史记忆;绍兴对碧霞池、对伯府第进行考古,四句教在哪提出?通过考古让人们知道阳明学说根在绍兴。绍兴是阳明学说成熟地,这样的活态保护唤醒了历史记忆;活态保护有利于古城活态传承;古城保护传承并非原封不动传承,而是要把内在的精神内核传承下去。城北入口城墙恢复一段,非常好,原来人们对绍兴城市城墙认识是模糊的,现在把形式、功能、作用告诉给人们,也把精神内核告诉了人们。古城项目群建建设唤起人们旧地重游的欲望。活态保护,景点常新。活态保护的核心是要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魂在则成功,魂失则失败。绍兴活态保护要着眼于古城、水城格局的保护,要着眼于风貌协调的保护。绍兴的风貌是独特的,绍兴城市应传承好自己的传统风貌。
绍兴是一座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中国古都。如何保护好这座古城,世人瞩目。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告诉记者,古城保护从两个极端走出来,一是从简单化保护走出,一是从大规模拆迁中走出。现在既保护又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绍兴古城项目群在保护利用传承中建设。在保护的前题下利用,在利用的前提下传承,在探索中古城保护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古城项目群把古城保护利用传承与民生结合起来,是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的过程,是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过程,是共同富裕的项目。古城项目群扩大绍兴影响,改善绍兴形象,绍兴不再是一个破烂的城市,而是有独特韵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古城是文化遗产,古城项目群是使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途径和抓手,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要化人化物、化为经济发展资源;以人化物化为城市形象,化为经济、化为人民生活幸福的多方体现。古城创新性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古城项目群为古城在历史中留下了时代印记;2500多年的古城正是生生不息的时代印记。
冯建荣说,古城项目群的建设为启动古城申遗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探索出了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成功之路。古城项目群30多个项目,是古城保护的典范。这些项目以保护为主,有序发力、良性循环,既让人看到了历史的印记,又使人感到了现代的文明,更令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古城项目群的建设是文旅融合的典范,给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新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古城项目群的建设是文化传承的典范。这些项目既传承了古城的物质文化遗产,又传承了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使市民与游客重温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的一幕幕场景,又让人们充满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绍兴的昨天、观察绍兴的今天、展望绍兴的明天的窗口。
古城文脉永续,“满城皆景”粉墙黛瓦的梦永远盛开
绍兴古城项目群的建设大多位于绍兴古城内的老旧街区,严格遵循“留、改、拆”的科学分辨和“保、增、添”的有机规划,保持古城尺度不变、肌理不变、风貌不变,在保留原有街区形态的同时,挖掘绍兴独树一帜的人文底蕴,彰显绍兴独具特色的山水特征,进而延续市井生活气息,诠释当代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说,古城绍兴,钟灵毓秀,街巷里弄、亭台桥榭、宅邸书院、园寺观祠,其人文内涵意象博大、清隽隐秀,整个城市融历史、文化、山水于一体。对于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和它们所体现的人文价值,需要科学、可持续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再发展。绍兴在城市遗产保护层面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发展之路。绍兴的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也是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更新,更是一个持续性有机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城市有机更新、避免大拆大建,与提高历史遗产保护意识、活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绍兴非常注重古城全方位历史文脉资源的梳理和遗产价值的挖掘,注重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积极有效利用名人效应并串联起全城山水景点,打造出更多游赏目的地的同时,彰显出历史古城在城市遗产有效保护方面巨大的文化价值。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更新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城市管理与城市保护利用实践。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设计实践者还是建设者,都能从历史文脉和遗产价值出发,通过对历史街区的规划梳理、价值重塑,多维度多视角多手段地切入城市或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实现了古城保护、利用与更新的活态再生,多元化地为古城创造更加适宜的文化和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程泰宁院士认为,绍兴这些实践为旧城区的改造更新树立了很好的样板,避免重蹈“千城一面”的覆辙,继承延续历史特色的同时注重注入现代因素,打造出绍兴地方文化特征。绍兴古城保护实践和发展举措,是管控变化,而不是阻止进化,在尊重历史建筑街区本真性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历史价值的转换提升,从而让文化成为这个城市最鲜明的标志和灵魂所在。绍兴近年的城市更新历程,尤其是古城的历史遗存再生,可圈可点,绍兴这方面的实践已成为城市更新的独特样本。
古城是绍兴的“根”和“魂”,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文章,使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在历史推进与自然演变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使其历久弥新、文脉永续,成为近悦远来“活”着的古城”。
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智勇说,保护和利用好绍兴古城是市文旅集团的责任和使命。绍兴的古城保护一直在延续,随着市委市政府作出“双城计”“活力城”的决策部署,随着《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出台,随着古城保护利用基金和土地平衡资源封闭运作模式等运作体制机制的完善,古城保护利用项目群应运而生。市文旅集团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和活化创新,在“新”与“旧”、“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碰撞中,逐步探索出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新模式。这是对绍兴古城历史的负责,是对现实的回应,对未来的期盼。绍兴名人故里的保护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群的规划建设,历史街区的提升改造,环城河景观亮化的实施,新型业态的引入进驻,景区街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古城历史上第一幢高层建筑绍兴大厦拆除了,第一个高层建筑降层改造项目气象馆建成了,曾经的最高楼王朝大酒店拆迁了……这是以往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好梦成真”。故居“大”了,故里“旺”了,古城“活”了。时代赋予文旅人机遇,文旅人也在前行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绍兴保护利用之路。
古城保护利用也面临极大挑战。既要解决非常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征迁难题,又要克服施工场地狭小、文保单位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等困难和制约,更要兼顾原住民生产、生活、生态的诉求,协调好古城保护利用与居民现代化需求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市文旅集团科学应对,顶住压力,攻坚克难。从2020年开始,3年时间里,30多个古城保护利用项目相继建成投运,这些项目从文化、内涵、特色,到风貌、功能、类别,让古城每一天都在“上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缪智勇说,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因此古城保护利用没有标准答案,必然要通过不断探索,才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近3年,市文旅集团在古城保护利用过程中一直在大胆创新、小心实践,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求平衡,采取“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活化利用”“以点带面、改造一块、激活一片”方式,逐渐使几大历史片区“连点成片”“串片连城”“满城皆景”,最终探索出一条绍兴古城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利用新路径。既摒弃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福尔马林式”的死保,也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尽量以微更新、精提升为主。针对不同的名人故里、历史街区采取了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片区综合保护利用方式,同时顺应原住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诉求,又没有过度商业化、网红化。在保持原生态的历史语境下,满足当代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既保留了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又体现了创新发展的时代性,既留住了“旧时光”“烟火味”,又遇见了“新风景”“时尚范”。同时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植入符合片区属性的文商旅融合的业态,通过片区的老旧民居改造,使得原住民自发地引入商业业态,最终带动整个片区的人气、文气、商气,让历史街区充满生机活力,使得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成为现实。
缪智勇表示,古城保护利用需要创新活化,需要融古通今,让古城既沉淀历史厚重感,又体现创新时代感,在融古通今中焕发新的活力。市文旅集团正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古城保护利用的路子走下去,以“知行合一”的理念造就绍兴古城“满城皆景”,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让粉墙黛瓦的梦永远盛开,让绍兴的“必到之地”越来越多,“名城绍兴、越来越好”,成为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幸福温馨的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