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五河双忠庙镇:“小芦蒿” 托起百姓美“蒿”生活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3-29 09:06:25

眼下正是芦蒿成熟收获的时节。连日来,在安徽省蚌埠五河县双忠庙镇岳庙村岳彩兵家的芦蒿种植园,一排芦蒿种植大棚映入眼帘,棚内暖意融融、绿意盎然,芦蒿青翠欲滴,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工人正忙着收割,当天采收的芦蒿,当天就可销往县城菜市场。

近年来,岳彩兵把发展芦蒿种植作为致富的主要渠道。目前,该户种植了8个大棚近十亩地。种上“小芦蒿”生活“节节高”,已成为他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芦蒿市场行情好,高峰时市场销售价达到了20元每斤,现在大家对芦蒿的接受度很高,根本就不愁卖。”岳彩兵是岳庙村首批种植芦蒿的农户,刚开始种植面积不足一亩,但产值比传统农作物高出很多。谈起小芦蒿给自己带来的“大收益”,岳彩兵笑着说:“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共种植芦蒿近十亩,一年能收两茬,平均每亩地可产芦蒿3000斤,亩均销售收入超3万元。”

看到芦蒿种植效益可观,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参与进来。芦蒿种植户扩大到现在的10余户,不少低收入户还依托芦蒿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岳庙村党支部书记徐小宝介绍,该村种植的芦蒿一般在10月初上市,到次年5月初下市,可长两茬。由于芦蒿的种植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从栽种到收获全部采用雇本地村民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让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我们年纪大了,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如今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在家门口做一些清理芦蒿杂叶、捆扎打包等农活,每天能领到70元工资,加上每年的土地收益,很满意。”村民岳喜堂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徐小宝表示,该村将依托市场需求,做好芦蒿新技术、新品种的本土化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岳庙村芦蒿特色品牌,同时探索芦蒿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持续完善“造血”功能,让更多群众过上增收致富的美“蒿”生活。(李涛)

相关推荐
安徽五河新集镇:千亩蒜薹丰收 “蒜”出乡村振兴好篇章

今年五河县新集镇全镇种植大蒜2000多亩,现已开始全面采摘蒜薹,紧接着挖蒜头,双重收益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安徽五河民歌——流淌的乡音 传承的歌谣

淮河之畔的五河县,水网密布,土地滋养着独特的文化,源自生活的五河民歌,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五河:版权宣传“四进”活动有声有色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交汇之际,五河县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开展版权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