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摩产科医生的使命接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4-06 15:10:28

新华社拉巴特4月6日电(记者许苏培 王昊)早春三月,享有“北非花园”之称的摩洛哥多数地方每天都会下雨。时疏时密的春雨犹如一曲明快的晨乐,给赖哈姆纳省首府本杰里尔的清晨增添了一丝愉悦。

产科大夫伊曼,头发沾着雨珠,匆匆赶到本杰里尔一家医疗中心。来不及放下背包,伊曼便给了中国医疗队的同事张茜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让你受累了!”伊曼说。

2月26日,在位于摩洛哥本杰里尔的一家医疗中心,伊曼(右)和张茜在手术室外交谈。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最近伊曼一直在生病,张茜主动顶替了伊曼的班次。稍有好转,伊曼就赶紧回到工作岗位。她换上白大褂,告诉记者:“选择成为产科医生,这是我的使命。”

1981年,一名摩洛哥孕妇在外出途中突然破水临产。紧急情况下,她赶到最近的塔扎医院,那里有一支中国医疗队驻扎。值班的中国医生诊断是巨大儿和面先露导致的胎儿窘迫,需要立刻进行剖宫产。

那个平安降生的婴儿,正是伊曼。

“那时,我的心跳非常微弱,母亲的情况也很糟糕。是经验丰富的中国医生为我母亲做了剖宫产手术,挽救了母亲和我的生命,”伊曼说,“如果塔扎医院没有中国医生,如果没有他们丰富的急症处理经验,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也不会成为医生。”

谈起这段出生经历和如今的职业生涯,伊曼对中国医疗队的感恩溢于言表。如今的她,已经接生了5000多名摩洛哥婴儿。

据援摩洛哥医疗队总队长范晓盛介绍,中国自1975年开始向摩洛哥派出医疗队,共派出医疗队员1944人次。医疗队员成为所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中国援摩医疗队的产科医生口碑很好,不少偏远地区的待产妈妈们特地找中国医生接生。

在摩洛哥中部城市塞塔特哈桑二世医院的手术室里,第194批中国援摩医疗队队员、产科医生周珑正在操作一台胎儿卡在骨盆里的分娩手术。胎儿顺利娩出后立即被送往新生儿急诊室,呛在肺部的羊水也被吸出。宝宝的哭声由弱转强,脱离了生命危险,大家都松了口气。

“我在摩洛哥做过很多比这更危险的剖宫产手术。”周珑回忆说,有一个脐带脱垂的孕妇病例,每次想起都心惊肉跳。当时周珑正在为产妇进行紧急剖宫产,“然后发生了噩梦般的事情——停电了!”周珑不得不借助手机照明为产妇进行缝合,同事也为新生儿紧急实施心脏按压,最终确保了产妇和婴儿的平安。

“中国医疗队都扎根在艰苦地区,对于非洲国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医疗队助力非洲民生项目体现出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彰显大国担当。

与中国医疗队合作30年的哈桑二世医院院长穆斯塔法说:“能够见证中摩两国的医疗合作日益繁荣,我感到十分荣幸。衷心祝愿两国医疗领域交流合作能够长长久久。”

相关推荐
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向林登医院捐赠医疗物资

当地时间7月21日,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在圭亚那林登医院举行医疗物资捐赠仪式,将一批总价值20余万元的医疗物资正式移交林登医院。

专访丨携手前行 永远友好——访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唐中东

唐中东表示,中毛两国自1965年建交以来,始终携手前行、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在经济发展上相互帮扶,双方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坚如磐石,如今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迈向现代化之路。

中国医疗队在尼日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尼亚美消息:第24批援尼日尔中国医疗队日前在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吸引医院骨干医护人员、尼亚美大学医学院实习生及当地中医爱好者近5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