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乡村振兴 安徽淮北杜集区朔里镇微工厂建成运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4-10 09:15:42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4月7日上午,安徽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徐楼村微工厂建成运行,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致富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杜集区徐楼村以“党支部+微工厂”的方式,把村部旧房进行改造,建成近400平方的厂房,创办了以生产玩具和出口欧美的季节性礼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微工厂,安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在这个微工厂,有的工人把裁剪好的玩具面料用缝纫机拼接成型,有的向玩具内充气检测是否漏气,很快一个个戴着小红帽的卡通鳄鱼充气玩具立在地板上。经检测后把玩具放气一一打包,最后成品用货车运走交货,整个生产和包装过程较为简单,村民很快就能掌握技巧。

徐楼村党支部书记刘辉介绍称,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决定建立这个微工厂,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工厂订单多时,最多有100多名村民在此上班,且多为年龄偏大的妇女。村两委委员胡娇娇是这个微工厂的负责人。她说工厂会根据村民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稍年轻一点的村民经过简单培训后可以做缝纫等技术工种,每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年龄偏大的村民可以做包装,按件计资,多劳多得,甚至不少老年人吃了饭后没事时就会来到工厂,仅需把玩具装进塑料袋,一个月就能挣到近2000元。33岁的的村民韩琼是缝纫工,她一边熟练工作一边说:“像我这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去打工挣钱。现在在这里上班,不影响干家里农活,还能照顾家人,不出村一个月挣3000多块钱。”

自微工厂的建成运行,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据悉,仅2022年徐楼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2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多了,村里有了更多资金惠及民生,除了为困难村民发放补助外,还整修了一条2500米的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另外,工厂中的有不少人是婆媳和妯娌关系,更多的是邻里关系。村民们聚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聊聊天,有什么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大家当面说开,交流中大家自觉移风易俗,倡导良好家风,家庭和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目前,徐楼村正规划将原来废弃的旧校舍重新利用,改造成1400平方的厂房,以安置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冯冬梅   张艳)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