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芜湖繁昌区新港镇: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走出共富新“稻”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4-20 16:01:00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近年来,安徽芜湖繁昌区新港镇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量质并举和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生产、生态、科技、产业、景观等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创新出“标准水田、数字农田、生态良田、共富稻田”新模式,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旱涝保收、科技先进”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新“稻”路。

“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新港镇以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水肥体化、农田防护等为建设内容,通过实施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将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灌、排水困难的农田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耕作、播种、收获的集中连片的标准水田,累计实现小田并大田4200余亩、土壤改良7000亩,打造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农田“标准地”,为粮食增产增收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大力打造宜居、宜农、农旅结合的秀美田园,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高标准农田+绿色发展”,展现绿色农业新景象。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田生产和生态和谐发展。大力实施节水灌溉技术,通过采取PE管道直达基地所属田块输水灌溉方式,减少用水渗漏及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节约用水。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生态沟塘自然净化灌溉用水、农膜废弃物定点收集处置力度。深入开展绿色防控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共治等措施,打造“益虫共生”和谐农田场景。创新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肥水还田新模式,通过将周边规模化养殖场沼液运至农田储存,适时稀释还田、变废为宝,为生态农田增添新景象。

“高标准农田+数字农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农业建成后数字化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德邦大为(芜湖)农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监测系统”,依托田间气象观测站、虫情测报灯、土壤墒情仪、视频监控智能农机等现代化设备,种田大户可实时掌握农田的地块详情、作物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农田气象、土壤肥力等,并可根据农田状况,及时在手机上完成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还田、农机作业等操作,真正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以及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以及水稻减种、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增产、增收的“五减二增”新目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标准农田+产业融合”,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以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为目标,由村部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党组织+党员+大户+农户”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持田入股,2022年,流转经营的1000亩试验基地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逐步推动6000亩农田入股村集体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管理,亩均租金相对增加200元以上,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品牌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德邦大为提供的物联网技术,种植大米,打造出“芜湖大米”地方特色农业品牌。聚焦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厂房,除有力保障7000亩种植面积粮食烘干能力外,还可将全镇农作物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产物,每年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80余万元。(胡安彪、张家荣)

相关推荐
安徽芜湖:长江岸线生态美

芜湖市繁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植被、绿化种植、生态复绿和岸线修复,守护一江碧水,打造水清岸绿长江岸线风景线。

芜湖繁昌经开区横山桥社区:暖冬在行动,相伴情意浓

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为让监测对象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节日,安徽芜湖繁昌经开区横山桥社区组织帮扶联系人深入户内,开展“暖冬行动”帮扶走访慰问活动,为监测对象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关怀。

小龙口特色街区开街暨芜湖繁昌区第三届荻港香菜文化节开幕

2025年1月21日上午,小龙口特色街区开街暨第三届芜湖繁昌区“荻港香菜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