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份工作离家近,收入也很不错,真得非常感谢政府用心的就业帮扶。”安徽六安金安区椿树镇就业困难人员鲍远勤说到。此前,椿树镇社保所的工作人员在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需求时,了解到鲍远勤想找个离家近、上班时间固定的工作。随后便为她办理了相关登记,并积极联系辖区内的企业,最终将她安置在镇上的就业帮扶车间金赛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内的公益性岗位上。
在六安金安区,像鲍远勤这样被安置在公益性岗位上的就业困难人员有140余名。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安徽六安金安区聚焦“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用足用实公益性岗位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助困难人员端稳就业“饭碗”,兜牢民生底线。
精准识别,守好公益性岗位“入口关”。金安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实行“先认定、再安置”程序,由乡镇、村(社区)两级分别对已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失业人员进行材料审核,确认符合条件的报区人社部门审核备案,确保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全年符合安置要求。同时,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账,登记就业需求清单,为后续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打好基础。
科学规划,把好公益性岗位“设置关”。金安区按照合理开发、保障重点的原则,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需求,科学制定岗位开发计划,切实提高岗位匹配度,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岗位招聘信息。人社部门根据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申请情况,及时组织供需见面会,搭建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精准对接。2023年,金安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6人。
动态监管,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关”。金安区将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及时录入智慧就业系统,实行线上平台动态监管。线下则通过不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走访的形式了解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以及社保缴纳情况。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并及时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到期、到龄、离职清退相关手续办理工作。
强化监督,严守公益性岗位“资金关”。金安区规范资金申报、审核和审批拨付程序,按季度拨付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公益性岗位补贴分为个人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其中按照每月75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个人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由用人单位代为申报,通过惠民一卡通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社会保险补贴按照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给予补助(不含个人缴纳部分),直接拨付至申报单位对公账户。同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公开公益性岗位资金发放情况,自觉主动接受监督。2023年,金安区发放岗位补贴34.44万元、社保补贴2.0296万元。(韩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