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用奋斗的青春为中沙合作添砖加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5-05 14:29:27

新华社利雅得5月5日电(记者胡冠 王海洲)在阿拉伯语中,“沙特阿拉伯”一词意为“幸福的沙漠”。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终年高温炎热。在沙漠里生活本就辛苦,而来自中国企业的建设者们还要在漫漫黄沙上建高铁、公路、港口、楼房……他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用奋斗的青春为中沙友好合作添砖加瓦。

杨志远现在是中国港湾中东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2009年,他第一次赴沙特工作。后来,公司在当地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越发需要像他这样有经验的人才继续留在当地,带领其他年轻人做项目。这一待,就是14年。

杨志远第一次进驻的工地属于扎瓦尔港项目,项目后更名为海尔港。“我们最开始的工作是推平海边的沙丘,建立营地和预制场。当时环境艰苦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炎炎烈日下,平均气温接近50摄氏度,沙漠里完全找不到阴凉的地方。”他回忆道。

杨志远和同事们就这样从零开始,克服各种困难,用5年时间完成了港口的建设。如今,海尔港已成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当我们最后离开海尔港时,这里已是一座灯火璀璨、设施齐全的城市。与我们刚到这里时的情景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从心里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让我每次回想起来都非常感动。”

和杨志远相似,2010年接到赴沙特参建麦加-麦地那高铁(麦麦高铁)建设任务时,刘伟刚参加工作两年。如今38岁的他依然奋斗在沙特,成为中铁十八局集团沙特公司的一名项目执行副经理。

刘伟清楚地记得,在高铁建设过程中,麦加车站特大桥是最大的难点:大桥处于地震带,同时面临高温、风沙频繁等恶劣施工条件。“我们的预制箱梁模型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出现了大面积开裂。”刘伟回忆说,后来他和团队成立了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试验,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刘伟和同事们整日与骄阳、钢筋为伴,在茫茫大漠和千沟万壑间建成了这条世界沙漠地区设计时速最高的高铁。全长450公里的麦麦高铁最高时速可达360公里,将麦加到麦地那的通行时间由原先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大大缓解了当地的交通压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速度。

39岁的武奇维是驻外14年的“老将”,在不少国家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现在他是中国电建沙特新未来城(NEOM)桩基项目的一名项目经理。

在NEOM投标阶段,新冠疫情在沙特肆虐。武奇维不顾感染风险,多次往返于相隔约1800公里的驻地与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处的荒漠中没有食宿设施,每次吃饭都要去60公里外的小镇。为节省时间,他经常只带面包和水就一头扎进荒漠里,了解项目地质、资源供应等情况,最终获得了施工区域的各项真实数据,为以较合理价格中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沙特,像杨志远、刘伟和武奇维这样在海外奉献青春的中企建设者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都有同一种精神:重责任、讲担当、爱拼搏、愿奉献。正如杨志远所说:“看到铁路上不断往来的火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交通井然有序,我们由衷地为沙特取得的发展高兴,更为自己在其中做出的贡献而自豪。我们一定会继续以自身努力为中沙合作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
沙特石化企业携手中国推动碳捕集技术与实践

沙特阿拉伯石油化工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近日宣布加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这家公司表示,将借助该平台与全球伙伴深化交流协作,共同推动碳捕集技术探索与实践。

通讯丨与山地生灵和谐共生的绿色风电——中企项目践行“两山”理念助力波黑发展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84兆瓦伊沃维克风电项目,于2024年10月全容量并网,成为波黑规模最大新能源发电项目,年发电量2.59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波黑专家感叹,这个项目体现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支队走进沙特

清华大学博士生海外社会实践支队日前在中国港湾沙特利雅得塞德拉三四五期项目部指导下,依据各自专业开展课题研究。